审核:小文 核能相比于其它能源的优势在于其能量转化率最高,污染程度低并且储量十分丰富。但是,核反应的原料和废弃物必须经过严格的密封处理,如果暴露在大自然之中,就会对当地的环境和生命产生致命的危害。 1986年4月26日,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切尔诺贝利电厂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核泄露事故,其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释放出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之多,周围200多万居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中有9万人在灾难发生后不久便离开人世,还有几十万人因受到核辐射而患上了癌症,即便政府及时组织了人员撤离,很多该区域内的新生儿都出现了先天性畸形的现象,可见核辐射的危害程度之深。 整个切尔诺贝利地区变成了一座空城,科学家推测,至少在未来3000年的时间里,这里将会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然而,大自然强大的弹性令人类自叹弗如。在事故发生33年后的今天,切尔诺贝利禁区中生活着200多种鸟类和几十种哺乳动物,还有各色各样的植物。虽然残留的辐射或多或少会对这里的动物和植物产生影响,但是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并没有被破坏,反而因为没有人类活动而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科学家还发现,这里的所有种群都在隔离区内稳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狼和马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即便是在核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依然生活着大量的两栖动物。这些两栖动物似乎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其中一种青蛙的皮肤变成了黑色,很可能是它们对于辐射的一种防御措施。 不过,核辐射对该区域昆虫和鸟类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这里的昆虫寿命比外面的短很多,鸟类患白化病的几率也比外面大,通过深入的研究,科学家还发现这些昆虫和鸟类的生理和遗传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只不过还没有使它们灭绝。 科学家认为,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野生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对于辐射的抵抗能力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一些,很多物种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化出了抵御辐射的能力,虽然辐射的危害仍然威胁着它们的健康,但是它们繁殖的后代大部分都很正常,从而维持着种群的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科学家对于究竟是核辐射还是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危害大也展开了探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似乎证明了人类活动才是野生动物生存的最大威胁,人类在发展自身文明的同时也需要想想如何和我们的邻居和平共处了,毕竟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
|
来自: 容得草堂 > 《自然 科幻 UFO 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