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思极恐!你在刷流量时,也变成了流量

 咸xian鱼yu 2018-07-05
这是第84篇原创


1


近日,空姐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已经告破。可怕的,竟不是案件本身,而是破案期间,网络剧情的高潮迭起。

先是各种评论漫天飞舞,再是各类大号狂蹭热点,本来的伸张正义,渐渐在网络世界变味了。

公众号大号二更食堂,用类似小黄文的语言描绘案情,掀起一波巨浪,在奔向阅读10万+之前,就遭到封号关停的处理。

五人擅自传播案件现场遗体照片,被处以刑事拘留。但被害人的惨状早已在网上疯传,人们怀着猎奇心理,在闹剧中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

无数人,在刷流量时,消费的是死难者的悲哀。无数人,在制造流量时,炮制的是道德感的湮灭。这才是真正的恐怖!

在今天的网络世界,流量=利益,很多时候,说是为了流量,不如说是为了利益。用阅读量作为衡量指标,一些往日大咖也不得不走下神坛,用扭曲的价值观,迎合受众的审美品位。

细思极恐,在虚拟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一个数据。当你平淡无奇时,是浏览量的分母,当你被媒体报道时,是引爆网络的标题。

刷流量的人,也终将变成流量!

如果换位思考,又有多少人愿意做毫无理智的键盘侠,攻击别人恶意发难,打着正义的旗号去“转死”、“扒皮”。

如果不为利益,又有多少人愿意当自相矛盾的炒作者,让三观在反复无常的语句中,变得破碎一地。

新媒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塑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电影《搜索》


2


其实,爆款文章的套路,早就被人摸清了。

蹭上热点,戳中痛点,激起情绪,引发共鸣。这简单有效的方法,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是多数人不愿意去做。

讲几个故事,说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得到快速传播,但对人对己都无益。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思考,碎片化的人生,就像怡人美景,变成一地鸡毛。

媒介大师麦克卢汉,曾提出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也就是说媒体里报道什么新闻不重要,关键是用什么媒体进行报道,每一次媒介改变,都将颠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在向别人讲述观点时,不再谈孔子说了什么,老子说了什么,也不会讲爷爷说了什么,妈妈说了什么,而仅仅是在手机里看到什么。

那些亦真亦假的故事,或是带着愤怒,或是带着感动,广为流传。而真正的思想文明和家族历史,好像正在一点点消失殆尽。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无数个家庭的悲剧。有人说,中国人的价值观都在10万+的文章里,这话怎么看都有点讽刺。

不论时代怎么变,年轻人必须意识到,媒介是把双刃剑!人应该主宰媒介,而不是被媒介奴役。

信息洪流快速高效,但也很容易把精神世界夷为平地,冲毁曾经的理想信念。只有内心足够强大,心灵才不会随着铺天盖地的内容而左右摇摆。

电影《搜索》


3


有一部电影叫做《搜索》,说的是大公司董事长助理叶蓝秋, 被网络舆论逼死的故事。

这个本已身患绝症的美女,在得知噩耗当天,精神濒临崩溃,没给公交车上的老人让座。

这一幕,恰巧被实习记者用手机拍下。层层媒体人为了升职加薪,没搞清楚真相,就疯狂追击热点。无数吃瓜群众,没弄明白状况,就将愤怒情绪尽情宣泄。

结果,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网络论坛里,所有人都化身正义使者,去人肉搜索一个美女。

“小三”、“素质差”、“不要脸”,一个个标签,莫名其妙地贴到美女身上。媒介上的所有人,都像参与了一场狂欢,他们痛快淋漓,大呼过瘾。

可这时,美女无法承受多重打击,选择提前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直到她生前解释事件的视频流出,大家才恍然大悟,真相原来这么近、那么远。

每一个“正义之士”,都像是无情的刽子手,用流量逼死生命。网络世界的逻辑,是杀死你,与你无关。

每次出现热点事件,这样的剧情都像不断重演。总有人,要为此付出代价,谁知道下一个不会是自己呢?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到:“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今天的网络世界,无数人靠着售卖“人血馒头”暴富,何尝不是用文字去“吃人”。

我们制止不了所有人,但能控制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古老的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底线。

不传谣,不信谣,不去制造网络暴力,也不参与网络暴力。在流量里,保护别人,就是保护自己。

这个世界的美好,不要用眼睛去看,不要用耳朵去听,而要用理智去思考!

电影《搜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