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在中医学里多属“肠覃”、“肠癖”等范畴。《灵枢》谓:“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和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晋代王叔与《脉经》谓:“肠癖不脓血,脉沉细流连者生,洪大数身热者死。”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燥热或者不洁之物,造成脾不健运,湿热蕴毒下迫大肠,热伤肠络,毒邪成痈而渐渐发生癌瘤。大肠癌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清肠解毒、补益脾肾。 适用药方 处方一: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一百二十克。服法: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处方二: 白花蛇舌草六十克,龙葵、半枝莲、银花藤各三十克。服法: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处方三: 当归十五克,芍药、川芎、紫草各九克,大黄、忍冬各4.5克,升麻、黄耆各六克,特蛎十二克,甘草三克,水煎取汁,分两回服用。此方主要被用于恶性肿瘤,据中医临床经验,其效果还颇令人满意。 处方四: 便秘、大便里混杂血液时,取当归、熟地黄、干地黄各九克,麻子仁、桃仁、杏仁、枳壳、厚朴、黄芩各六克,大黄(适当加减),甘草4.5克,水煎取汁,分两回服。 处方五: 有下痢、便血、中等后重等情况时,取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白术各九克,茯苓十二克,桂枝九克,水煎取汁,分两回服用,每天服一剂,效果较好。 处方六: 甲方:藤梨根六十克、野葡萄根十五克、水杨梅根4.5克、凤尾草十五克、黄药子三十克、蚤休十五克、半枝莲十五克、半边莲十五克、土贝母十五克、白茅根三十克。 乙方:藤梨根十二克、瞿麦十二克、瘦肉十二克。 丙方:全鸦胆子。全鸦胆子研碎,加水煎两回,合并浓缩后加乙醇处理,地滤,回收乙醇浓缩,再加水稀释至20%,分为2mL安瓿,消毒后备用。 用法:甲方:前三味加水500mL,煎半小时,后入它药,水加至一千至1500mL,煎至500mL,每天一剂,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服用。 加减法:便干者加蓖麻仁克、麻仁十二克、郁李仁十二克等。脓血严重的加白头翁十五克、秦皮十二克。 乙方:加水2500mL至三千mL,煎至500mL,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服用(食肉饮汤)。 注意:前两方交替服用。 丙方:每夜一回,每回4mL加温水10mL,保留灌肠(用通常导尿管,注入瘤体上方)。 按:直肠癌较常见,并且多发生在乙状结肠以下,其中约有4/5又多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通常治疗效果比较差。通过临床初步观察,“甲方”、“丙方”对于不合适手术的比较晚期病例,在改善全身和局部症状方面有较好疗效;对控制瘤体生长,同样有不同程序的作用。在长时间用药过程中,没发现不良不良反应。 处方七: 服法: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