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

 学中医书馆 2013-08-03

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近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和粪中含血、脓和粘液。病程慢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自身细胞免疫异常导致粘膜的破坏。或由于精神因素导致大脑皮质活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肠道运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形成肠粘膜的炎症、糜烂及溃疡。该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往往不能准确记忆起病日期,以病程长,反复发作为其特点。发作诱因有饮食失调,精神刺激,过度疲劳等。其临床表现为;1)血性腹泻:为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和粘液。轻者每天腹泻2~4次。严重者每日腹泻10~30次。2)腹痛。疼痛性质常为阵发性绞痛。3)直肠受累,大都有里急后重和下背部不适。

1   加味白头翁汤

白头翁、黄芩各30克,秦皮、炮姜炭、黄连、木香、黄柏各6克,牡丹皮、大黄炭、当归、生薏苡仁各10克,虎仗、山楂炭、金银花炭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清热燥湿,导滞化瘀

{处方来源}  摘自《新中医杂志》1996,(1)。

 2   健脾益肠汤

内服健脾益肠汤:党参、黄芩、当归、白芍各15克,木香、泽泻、白术各10克,茯苓12克,陈皮15克,厚朴15克,炙甘草6克。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3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用2~3个疗程。

功效:健脾和胃,渗湿止泻。

{处方来源}  摘自《河北中医杂志》1994,(2)。

 方3     加胃痛泻要方

白术10克,白芍10克,陈皮8克,防风5克,山药15克,麦牙10克,谷牙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抑肝扶脾,清化湿浊。

{处方来源}  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96,(10)

 4    芍药汤

白芍、当归、大黄、黄芩、木香、槟榔各10克,肉桂5克,黄连、甘草各6克。治疗时嘱病人食一般流质饮食,减轻肠腔容积,然后将上药组合,加水500ML,浸泡半小时,文火煎熬至150~200ML,置于灌肠器中,肛管由直肠插入至结肠部位,深浅视病变高低部位,药液徐徐进入,侧卧2~3小时日行2~3次,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病程长短,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功效:清化湿热,活血化瘀。

{处方来源}  摘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5     水线肠愈煎剂

水线草30~60克,半枝莲15克,马齿苋30克,川黄柏15克,乳香、没药各15克,五倍子15克,白芨粉6克和牛黄粉0.5克。将上药煎成40~100ML药液(温度在37~38°C左右)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右腿屈曲,臀部垫高角度15°以上,用18~2020号肛管涂少许油剂,将药液置于灌肠器中,依病变部位注入肠腔中,然后注入20ML空气,最后卧床30~40分钟。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间歇5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纤维肠镜复查最短治疗2个疗程,最长8个疗程,一般为6个疗程,治疗其间暂停其他西药。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处方来源}  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