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朱秉宜主诊)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陈某某,女,60岁。1999615日初诊。

  主诉:粘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加重一月余

  初诊(1999615日):因粘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加重一月余由门诊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现大便日行78次,为紫红色粘液血便,伴腹痛隐隐。纳谷尚可。小溲调。面色萎黄,少华。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小弦。本月12日门诊查大便常规:色黄,粘液:++ 红细胞:++,隐血:+++。

  因见脓血便,结合既往病史,西医诊断考虑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尚须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以清热健脾利湿助运为大法,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配合西医支持疗法。先予内服药,待肠镜检查后再予保留灌肠剂治疗。

  已预约纤维结肠镜检查,本月17日检查。目前按纤维结肠镜检查要求作肠道准备。

  处方:党参20g 炒白术10g  赤白芍各15g  川连5g 煨木香10g  焦楂曲各10g  蒲黄炭10 g 仙鹤草15g  白头翁20 g 马齿苋20g  蛇舌草20g  炒槐花15  地榆炭10g  炮姜5 g    4剂,每日一剂煎服

  二诊(1999619日):前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初步报告:乙状结肠及直肠炎症,待病理报告。近2日停药,症情无明显改善。

  太子参15 g 白术10g 茯苓10g  黄连5g  广木香10 g 仙鹤草15 g 佛手10 g 黄柏10 g 白头翁15 g 地榆10 g 炙甘草5 g 三剂 每日一剂煎服。

  荔枝草20g 鱼腥草10 g 乌梅10g  生军5 g 虎杖10g  每日一剂,每剂浓煎100ml,分二次早晚保留灌肠。

  三诊(1999623日):

  大便近日日行23次,有时成形,有时稀溏,腹痛减轻,现腹痛微粘液脓液减少,仍可见少量暗红色脓血。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纳寐可,小溲调。纤维结肠镜检查报告:慢性结肠炎。病理示:粘膜组织慢性炎,伴淋巴滤泡增生。继续前治。方药调整如下:

  内服方:党参20 g 炒白术10 g 赤白芍各15 g 川连5 g 煨木香10g 焦楂曲各10g  蒲公英10g  仙鹤草15 g 白头翁20 g 马齿苋20g  蛇舌草20g  炒槐花15 g 地榆炭10g  炮姜5g  四剂  煎服  每日一剂。

  保留灌肠方:荔枝草30g 茜草10 g 紫草10 g 五倍子5 g 四剂  每日一剂,浓煎100ml,分二次,每50 ml保留灌肠。

  四诊(1999628日):脓血便消失,大便软,日一次为多,腹不胀不痛,纳谷香,苔薄。查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未找到致病菌,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

  患者病情已日趋平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予出院后继续门诊巩固治疗。

  按:粘液脓血便,中医古籍中常称为赤白痢,指下痢粘冻脓血,赤白相杂。《素问》又有注下赤白、泄注赤白、赤白沃等名。《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赤白痢候:然其痢而赤白者,是热乘于血,血渗肠内则赤也;冷气入肠,搏肠间,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故赤白相杂。重者状如脓涕而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脉搏血,状如脂脑。”《医林绳墨·痢》以伤气伤血分赤白,谓白者湿热伤气,自大肠来;赤者湿热伤血,自小肠来;赤白相杂,气血俱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见脓血便与粘液便,在体实者多因湿热所致,故用药以川连、黄柏、白头翁、蛇舌草、马齿苋为主以清热解毒、燥湿。久病又见虚象者则加生黄芪、生苡仁,生地榆、炒槐花、蒲黄炭、仙鹤草、炮姜炭等药健脾止血。血多脓少者加凉血止血的生地、炒槐花及丹皮、赤芍地榆炭、蒲黄炭、仙鹤草等止血药。朱老认为对脓血便用灌肠效果较好,故常选用荔枝草、紫草、五倍子、茜草、生地榆等药煎汁,每100ml保留灌肠,可使药液直达病所,达到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之功。治疗以清热祛湿为主兼调气和血行滞。

1983年10月昆明石林“阿诗玛”前(李雨农摄,右一为钟传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