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意守时总走神

 愚人道缘 2018-07-05

我们一般练功,基本都是从返观内守开始的。有些人守息,有些人守窍,有些人则是观想,方法不一。而我们养生学基础函授班,则是主要从放松开始。我们讲了入静的几个阶段,先是神形相守,而后进入神气相守、神虚相守,最后实现心死神活。心死神活后进入元神层面,就可以开始丹道的修炼了。这个放松的本质,其实就是后天层面神形相守的方法。所以我们在放松的过程中,要细致的去发现疾病或隐患所造成的身体阻滞的点,去认真把它守开,化开,最后实现祛除疾病、身心健康的目标。

然而,我们很多人在意守的时候,虽然想按要求去守开化开身体的病灶部位,或是守窍、观想,但总是在练功意守的过程中,思想不知不觉就开小差了,就忘了自己原来的放松意守,或是心思转到别的上面去了。有时候在察觉到的时候,定定神重新意守,但守一阵子,意识还是随着杂念跑了,甚至出现昏沉欲睡的情况。为什么我们意守的时候容易走神呢?意守容易走神,有客观有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客观上的原因。我们前面的文章《心为什么静不下来》讲了,我们不能入静,是长时间不规律的生活,身体各种疾病隐患造成了我们身体处于动荡不安的情况。身乱,指挥这个身体工作的心意自然就混乱,脾神主思,特别是脾胃不好的人,更是多思多想。而且,我们工作生活中几十年的各类琐事,荣辱利益等,也一下子不容易抛开,会影响你的静心。心不静了,你在意守的时候,自然容易被杂思杂念带跑。心乱自然不容易内守。这个客观上的原因,我们只能慢慢的去修正。

其二、主观上的原因。主要就是方法要领的问题。从大的方向讲,很多人理法编排并不合理。我们的身心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多人并不了解身心的规律,盲修瞎练。坐下来气息都没有调匀,身体都没有放松,生理还处于兴奋甚至紊乱状态,就想静心。甚至以为练功就是修心,安全置身体的状态于不顾,直接想着静心忘我。结果就走上了阴阳相离的阴神之路,还认为自己证出了高境界,能在美好的世界里任意的飞翔。还有些人静不下心来,就强守丹田。越守身体燥火越大,心越烦乱,最后烦乱不堪,频频遗精等。

除了理法上的混乱以外,有一些人在细节要领上也把握不到位,也容易出现守不住而走神的问题。比如,有些人用观想的方法的时候,观想不出灵性,活性,观的东西死板板的,没有动静或是活力,就象傻子看木头。这样也会很快因为无趣而走神。而我们在守窍或是守形体感觉的时候呢,很多人也不得要领,守着身体的感觉,不知道变化。也会出现走神守不住的情况。

我们知道,当你注意一个静止的事物的时候,你是很难去专注它的。即使你强迫自己注意它,也会因它静止不动,没有变化,你很快就会走神而脱离了对这个事物的关注。而关注一个运动的事物的时候,你的神往往会随着这个事物的运动而运动,往往会因为它的运动而专注于它,不容易脱离。我们运用到练功上,也是要这样。比如你守身体某一个部位,注意它的感觉的时候,如果你只注意这个感觉,而没有注意这个感觉的变化过程,你很快就会走神的。如果你注意这个感觉的变化过程。比如,找到了某一个痛点,你注意它松开的过程,越来越松,越来越舒服。心思就会因为这个感觉的变化而不脱离,这样也体现了意识助长功夫演化的一个过程,这样你才能守住形体感觉的变化而不走神。当然,也有人认为,静止不动的东西,也是可以守住不走神的。比如一副好画,虽然不动,但在欣赏画的过程的时候,画是没有动的,但我们可以始终陶醉在画的意境之中。其实这个过程,虽然画不动,但我们的意识还是在随着画而运动的。比如,你在欣赏画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去观察体会这个画的每一处细节,而不会盯着一个点不运。你的眼神与心识是在画上运动的,并不是静止的,你的心神是所体会出画的神韵,也是有灵性的在运动者的,因为你的感觉变化,虽然画不动,但你的心思是在运动的。等你真正陶醉于画中的意境的时候,那时候你的神已经空灵,已经不再这张画上了。因为事物归于静止以后,神自然会随着事物归于静止,这才是真正的静。而不是脱离于事物而去独静。所以,我们在意守事物上,一定要注意意识要顺其自然的变化,要随着身体的变化。比如,你守丹田的时候,也要注意丹田从不暖到暖的变化过程。哪怕是你初步入手,守身体或丹田还守不出感觉的时候,你在守身体的时候,意识都在在身体内的方位上细微的游走变化。这样才不至于因为没有感觉,或是感觉没有变化而走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