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大和号都玩了猫腻!二战前《华盛顿条约》如何保证缔约国履行?

 cat1208 2018-07-05

楼主“maijiwen”: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规定的各个缔约国履行的还不错啊,就连日本人也就只敢在单舰的吨位上动动手脚,不敢多造。
这些条约是怎么保证各个缔约国履行的,缔约国之间会互相派人检查吗?

比如说,有个国家规定的战列舰吨位是12w吨,那这个国家能不能声称只造了3艘4w吨的战列舰,实际上造了4艘4w吨的战列舰,把多造的战列舰封存藏起来,多造的战列舰的船员编制保密,平时训练在其他3艘战列舰上完成,战时直接启封。
这在现实里有操作困难吗?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现场

海陆双雄桂永清:这么大的军舰,不上船台?

HeavenDevil:你是怎么做到造和封存这么久都不被人发现的?

maijiwen:大和级制造就是保密的啊。

barbarrossa1:造大和的时候早就没条约了。

HeavenDevil美国人只是不知道大和具体规模,大和在造早就知道了。

克里米亚细红线:我印象中间是有检查组的。

markgraf:预算怎么藏?当议会是摆设么,连日本在大和级上多花的钱还要编条DD来藏。

isu122:你国内有哪些船厂有多少船台可以造战列舰,这个你还能藏起来不成?

日本海军大和号战列舰

gameboy:大和可不是秘密建造的,大和建造期间日本还请德国驻日武官去参观过(然后这个不识货的居然回去报告说大和跟俾斯麦一样大)。
美国人也一直都知道大和的存在,只是不知道吨位和主炮口径等细节。
能造战列舰级别军舰的船厂和船台,各国情报机关都是有数的,保密措施只能瞒住具体细节,根本藏不了船台上新开工了一艘大型军舰这种明显的事情。

coldwind:温内克参观大和是43年了,美国还截获其发往德国的电文,但这家伙乱估的16寸主炮4万2吨位25节速度反而干挠了美国人的判断。

人家是正经的海军武官,但日本方面安排参观时严格限定了时间和区域,可能导致了对数据的误判。另外大和除了炮术分队和中高级军官外,很多本舰员都以为主炮是16寸,往来电文也写作40厘,这点也干挠了外人对真实性能的判断。

位于新西兰奥克兰的海军船坞

深潜者:但就算如此,42000t、25kn、16in这三个参数放一起也太不合理了吧?那个时代谁会造这么慢的战列舰呢?

楼主与其在数量上作假,还不如排量注水并大幅预留改装能力。比如好些条约轻貌似在设计时就考虑能将152换成203的。

coldwind日方限定了参观区域和时间,温内克只能目测,而且可能带了一定轻视程度的有色眼镜。

没有参照物只靠目测的话,1/10的误差是可能的,大和在长宽和俾斯麦的差距都在1/10以内。

hn1999:多造船就得多花钱,而本来就是因为都没钱了才签条约的。

羊羽:巡洋舰不清楚,30年代能制造战列舰、航母级别的日本船台,上次有帖子提到过:

能造大型舰艇的船厂总计:
吴海军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川崎造船所,以上四家
横厂5、6号船渠,吴厂2号船台,三菱长崎第二船渠、川崎神户空母船台,以上五个是300米以上造船船坞。
————————
瞒些吨位、口径还有可能,像LS说的在艘数上做文章,这个夸张了吧?

▲因《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而改名为航母的加贺号,原为快速战列舰。

守身如玉蒋鼎文:机器设备,你定了多少锅炉多少根炮管,很容易被知道的。

nimocz:(b) 各签约国有义务迅速、及时地向本条约其它签约国通报以下内容:⑴ 将要被新建舰船替换的主力舰或航空母舰的舰名;⑵ 政府批准建造替换舰船的日期;⑶ 替换舰船龙骨铺放的时间;⑷ 即将开工的舰船的标准排水量(吨和公吨),以及其主要技术规格,尺寸,即标准排水量时的水线长度、水线及其以下部分的最大宽度;⑸ 新建舰船的下水日期以及其下水时的标准排水量(吨和公吨)及其主要技术规格,标准排水量时的水线长度、水线及其以下部分的最大宽度。

猫失前爪:战列舰的平均工期是3~4年,你是在月亮上藏的吗。

coldwind条约一结束大家开足马力造船是板上钉钉,所以判断大和的存在不难,但大和的建造本身保密还是做得很好的,比如在船台加顶棚遮盖,把靠近船厂的外国人居住区的房子买下来或是对船厂侧的窗户钉死,编织几公里长的棕榈伪装网,下水时搞防空演习等等。美国只能 靠零散的信息反推数据,导致数据偏小太多。直到42年末在所罗门航拍到大和的照片判读后尺寸吨位大大超过原来的估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