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景的“清、奇、古、怪”树相说

 眼镜老猪猪侠 2018-07-05

文、图:石万钦

“清、奇、古、怪”实景

 

中国盆景的美在于盆中树桩富含人的意志,实现着物与人的“对话”。一种供人们以爱慕之心观赏、把玩地置于庭园、案头,成为人们清供玩赏的心仪之物。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树木的象征,依人的生活经历对盆中的树桩有了更多的联想与想象,它可能是曾经见过的,从图画或文字中感悟的甚至臆想出的树木或森林。在他们心目中:盆中的树桩象征着树木,象征着自然,一种诗化的自然;一种可以触摸到劲枝与柔叶,可以亲近的真实自然;一种经过有章法技艺修剪,体现人心智的“树”象貌,成为理想的“树相”。


赋予树木的相貌以“清、奇、古、怪”的誉美之词,出自清代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很精道的乾隆皇帝,在他南巡时对苏州光福司徒庙内四株汉代古柏树型的赞美,蕴含天地之大美的评说。形态各异的汉代古柏为上天鬼斧神工之作,无以伦比的大“雅”之作,经典的自然奇观成为千百年来盆中树桩制作的“楷模”,盆景创作永恒的艺术源泉。

 

“清”

 

乾隆帝为四株经风雨雷电后各呈独特树貌的汉代古柏,分别题名“清、奇、古、怪”的称谓。“清”柏主干高矗挺拔、枝叶疏朗润秀,一派清朗俊逸的韵味;“奇”柏主干折裂朽断、皮连绿枝,有枯木逢春的意象;“古”柏主干粗壮苍劲、缺枝少叶呈古朴刚健状;“怪”柏卧地三曲地如游龙走蛇,满枝苍翠壮丽,很灵动的;汉代柏树“清、奇、古、怪”的形象状态,特有“树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苏州的盆景人,折射在苏派盆景中,表现有“清雅拙朴”之风的技艺传承。

 

在中国各盆景地方流派艺术渐成历史,自然式盆景制作形式已成主流,新的理论与制作模式尚未完成的今日,如何引领艺术发展与进步工作显得很迫切,应进入议事日程了。看所谓今日自然式盆景制作,有如战国时列诸侯的拼杀,各领风骚。在一片艺术繁荣景象的背后也渐显现出因理论滞后的无序,带来的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这里试作探讨。首先是制作的随意性,其结果难形成个人风格,少了诸大家的艺术风格,也就没了流派风格,没了艺术流派,谈何艺术的引领,谈何推动艺术的进步,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何在?


学技先学文,文指文理,即盆景制作理论与技法,可谓文理通,一通百通。技法是制作的手段,心中有无章法 (文理)是艺术成熟与否的标志。否则盆景树桩制作得再像模样,充其量也就是个模仿秀,也仅是技法,不是技艺,更谈不上创建风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奇”

 

我们讲功底不够难成大家,艺术大师皆为谙练中国盆景艺术理论和技艺,又能另辟蹊径地开创个人艺术风格的杰出人才。故盆景艺术的进步应理论当先,唯此为大。


这样的话题在今天有更深层的意义。因为“自然式”树桩并非漫无边际的自由式。还是那句中国人的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然式”有自然式的法则与技艺,因为理论的成立与否关系到今后中国盆景的制作与评比,关系到若干年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国粹艺术的传承。


这里欲借古意试将盆景树桩冠以“清、奇、古、怪”树相分门别类,讲的是树桩生成的典型意象,并非具体的树型,树桩造型意象为一种树相美概念,例如:“大树型”、“古树型”、“文人树”的称谓。“相”佛教名词。佛教把一切事物外现的形象状态,称之为“相”,如火的焰相、水的流相等。“树相”系指树的外在形象状态予以人的印象,为树形象美特征,较抽象的美学概念。


中国盆景是人心目中艺术的再现,为表现艺术。汉语语汇的“心”字,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感等,“心目”系思想情感与视觉器官。中国盆景的自然美在于表现天地之美,树木之大美,人们以盆中树桩意象为依托,其中的“象”指物,“意”为超越物的“悟”,盆景即人心与树的融合。表现为“清、奇、古、怪”特征的树相,千百年来已成为盆中树桩的经典意象,这样的盆景则成为人心目中永恒的“树木清供”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树相”的概念早己运用于中国盆景的艺术实践中,它表达着一种混沌的美,为文化层面的定义。如此分类,即依据相对较宽泛的特定树桩“意象”,一种依据混沌美树相而为的作法。“清、奇、古、怪”固有的美学内涵,已经基本概括了各类盆中树桩的树相。树相关系盆景的“立意”,产生于制作前的“腹稿”。现行所言的直干式、双干式、悬崖式以及风动式等树桩造型,完全是技艺层面依外观型式的分类,讲得是制作的具体结果,不涉及内涵。以树型的制作结果分类方法,盆景制作者的创意可能受制予过于具象的表述,忽视了人对树的感受。

 

“古”

 

予盆中树桩外在形象状态冠以“清、奇、古、怪” 树相,盆中树桩会依作者心中对树的认知与情感,依心中理想的树相制作出,贯彻制作始终是关于树桩美的艺术追求。如此分类,即依据相对较宽泛的特定树桩“意象”,一种依据混沌美树相而为的作法。


依树相而为,无疑为盆景树桩的制作营造出极大的艺术空间,体现了中国盆景精神产物的文化本质。其效果好比中国泼墨写意绘画,作者仅在纸上勾勒出基本的形和相应的神,既意象清晰又线条抽象地表达画意或称心意,画作带给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之道。


我以为:以“清、奇、古、怪”固有的内涵,依特定的树相分类,基本概括了各类盆中树桩的外现形象状态。可以囊括历史与现行的盆景树桩美的基本类型。

 

“清、奇、古、怪”树相美感千百年来已化入人心,早已成了盆景树桩制作“摹写”的对象。这样的认知影响着中国盆景,成为盆中树桩不成文的审美标准。且看今日经剥皮、拉丝地刻意雕刻尽露“白骨”、“神枝”、“舍利干”的造型树桩,也不过是“怪”之列;至于所言的“大树”型树桩,则属于“清”类型;“古树”型已经自我标榜为“古”的内涵或古画中古树画意;至于那些流行的悬崖式、风动式等及新创形式皆可以归入“奇”类型了。

 

“怪”

中国盆景传统的制作是依树桩原形施技造景的理念,尊重树生态特征的意识恰吻合以树相归类方法的作法。现行有关树木盆景形式分类的概念,多为技术层面的技法指南性质,其讲的是制作的结果,而不是引领艺术活动的创意。推行的依据与艺术的规律与中国盆景文化理念相悖,所谓的树桩形式或称制作技法,实践证明极大地束缚了人的艺术创作力。引用一句友人的话:古人制作树是按照树原本生长趋势而进行美化,但现代人创作盆景是生硬地把它们按照人的设想捆绑在一起造型......读到此语,我只能说人心不古呀。


凭借主观意识照本宣科地生搬硬套,机械地过分强调巧工之美,而忽略了盆景与人亲密关系的文化本质,忽视了树的“性格”美,为有碍盆景健康发展的美学,不宜推广。


树相说法为今日盆景树桩造型唯美艺术倾向注入“魂魄”,既以“清、奇、古、怪”的文化内涵设定了富含人文精神的“标准”,亦为树桩制作提供依据与可操作性的保障,也就有了趋于更完美的标准,有了可以慢慢咀嚼的味道。


“形神兼备”是中国盆景的一贯追求,不可偏颇延续了两千年的艺术传承。


盆中树桩采取依树桩树相的分类模式,例如可有“清”系列、“古系列”、“奇”系列、“怪”系列的设立,面对纷纭繁复的树木盆景制作,如此分门别类可依各不同系列艺术特征的审美取向而为,因针对性强而便于制作。将会对指导盆景树桩的制作与评价作出更为精准的参照与比较,将有利于推动“合而不同”文化理念笼罩下追求个性化的盆景制作,有利于艺术繁荣。依据如此分门别类的审美取向,将有望更规范科学制订树木盆景的评价标准。


纵观中国盆景状况,我想:唯有盆景行家里手们、各路群英以不同树种共同去表达某种树相之美的竞技,才更显作者的“心”与“计”(技),且可以学会尊重树木,珍视树木之“性格”美,还盆景的本原。不十分贴切的例子:时装表演是分季节的服饰,而且一定有明确主题的。艺术是相通的,如此这般的盆景制作一定是有方向性的“主题”且更丰富有趣。


盆中树桩表现出或“清”或“奇”或“古”或“怪”的树相,这就是统一的主题,在这个平台上树种与树桩的大小、甚至树龄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考量的是扣题与否、创意与功力,这样的“舞台”定会出彩不断。


当然盆中树桩模式以树相分类方法,摆在中国盆景人面前的是一宏大的课题。要建设一个规范的制作与评价体系,研讨相应的技艺、制作程式及评比条件等。例如“清”系列树相,应用的树种类、盆中树型的基本模式、修剪的要求及鉴赏评比的要点等。将产生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见,以规范盆景的类型、标准等,这将为树桩的制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树木盆景的评价标准,目前按体量分有大、中、小的硬性指标外,更多的是靠评委的印象分了,也是在各类各级别盆景展评中最令评委们伤脑筋的事了,印象分过高的评比易失公允,原因是印象与各人审美欣赏习惯与个人阅历、素质有关。展评难以量化而缺失相应考核条例的作法,会不利于指导技艺发展和引领艺术进步。同时任何艺术的进步都需要建有一个不断促进良性发展的大环境,展评标准对予引领盆景的制作举足轻重,无疑需要有强大理论支撑的纲领性方向和可以胜任的技术保障。


首先现行的盆景体量硬性指标考评将弱化,施以强调气韵追求个性化的“清、奇、古、怪”树相分类的审美评价体系。以树相优劣作评价模式,即不以树桩大小论“英雄”,唯有形神兼备见高低的审美,将有利于抑制当下树桩过度施技、向大体量发展的倾向,鼓励作品的原创性,还盆景艺术本来面貌。在制作与欣赏方面,制定有清晰的理论依据与标准比照、可供借鉴的实实在在内容,也会梳理出不少的规律性的东西,指导艺术进步和普及。

 

这样的作法在中国诸多传统艺术门类中都是这样完成的,比如:中国绘画虽然都水墨于宣纸的艺术,却分别有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画等之分;又比如:国粹艺术京剧也是分有“生、未、净、旦、丑”的不同行当,其说唱念打各有千秋;歌唱要有美声、流行歌曲、民族等唱法之分 ...... 这些行当之间的评价与比赛,全然不在一个“竞技场”里角逐,而是分门别类地开展。原因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有各自不同技艺与理论的支撑,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往往有几种原因,比如为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或为推动更大进步等,因此产生改革的愿望与动力。中国盆景的“清、奇、古、怪”树相说的提出,一切为重塑中国盆景强国梦的实现。

 

内容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1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