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己知彼,剖析国外商业卫星通信领域发展情况

 笑笑生a 2018-07-06

商业航天有别于军事航天和民用航天,即由企业投资并承担风险、通过市场为政府及商业用户提供航天资产、产品和服务。商业航天涵盖卫星制造、发射、卫星运营及服务、地面设备制造等环节,涉及通信、导航、遥感、空间运输、载人航天飞行、深空探测等领域。


卫星通信产业是全球卫星产业中最早实现商业化的领域,是卫星产业三大子产业中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领域。伴随近年来信息服务需求(特别是卫星宽带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卫星研制与应用技术的演进,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传统商业卫星通信领域主要为用户提供卫星直播、卫星音频广播、卫星固定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服务。近年来,卫星宽带互联网市场不断升温,为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带宽密集型应用需求,包括成熟通信卫星运营商、各类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等,纷纷斥巨资打造高通量的宽带互联网星座(包括高、中、低轨各个类型),瞄准机载WiFi、海事宽带和高铁宽带以及个人消费者宽带接入等领域,未来将在极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布局。


1. 在轨商业通信卫星统计


截至2017 年9 月5 日,国外共有557 颗商业通信卫星在轨。在轨商业通信卫星当中,美国数量最多,共计286 颗,欧洲129 颗,俄罗斯20 颗,日本17 颗,其他国家共计105 颗。如图1 所示。

图1 按国家统计的商业通信卫星在轨数量

(截至2017 年9 月5 日)

从轨道分布来看,GEO 仍然是各大运营商最为青睐的轨道,其次是LEO,MEO 和HEO 分布较少,但这一格局将在未来几年内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中低轨道巨型星座计划的持续实施,未来,数千颗、甚至上万颗低轨道卫星在轨的场景也非空想,在轨卫星规模上LEO 将很有可能快速超越GEO。


2. 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1)“金字塔”型的产业价值链

从产业链构成的角度来看,卫星通信产业保持了与整个卫星产业基本一致的结构。自上而下依次由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和卫星应用组成,但在细分产业行为主体上具备自身的特点:由于下游的卫星应用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发展已十分成熟,掘取了产业链的绝大部分收入,导致上下游的收入规模比例达到1:20 左右。从公司数目上也能一窥端倪,目前主要的上游制造商和发射服务商仅有20 余家公司,进入门槛很高,而下游包括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在内,共有超过1700 家公司,市场繁荣活跃。


(2)欧美制造商在GEO 商业通信卫星领域垄断地位明显

卫星制造方面,从2012 - 2016 年GEO 商业通信卫星订单情况来看,共有12 家制造商获得90 颗GEO 商业通信卫星订单。劳拉空间系统公司、波音公司、轨道ATK 和洛马4 家北美制造商共获得60% 的市场份额,空客防务与航天、泰雷兹- 阿莱尼亚航天公司、不莱梅轨道高科技公司、萨瑞卫星技术公司4家欧洲制造商共获得24% 的市场份额,美欧六大制造商继续占据80% 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其他的市场份额分散于俄罗斯的信息卫星系统- 列舍特涅夫公司、俄罗斯的达斡亚航天发展中心、日本的三菱电机公司等卫星制造商。如图2 所示。

(3)卫星应用服务业整体快速增长态势放缓

根据SIA 的划分标准,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按照业务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大众消费业务、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和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其中,大众消费业务包括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卫星音频广播业务和消费卫星宽带业务;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包括转发器租赁业务和管理网络服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包括移动话音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


据SIA 数据统计,2016 年,全球通信卫星运营服务业总收入达1257 亿美元,同比增速放缓至0.2%。其中,大众消费通信服务收入1047 亿美元,继续在整个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收入中占据最大的比重(83%),同比微增0.4%;卫星固定通信服务收入174 亿美元,同比下滑2.8%,是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中首次出现下滑的部分;卫星移动通信服务业务收入36 亿美元,同比增长5.9%,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

摘自:《卫星应用》2017年第10期

原标题:国外商业航天发展情况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