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天商业化与商业化航天

 笑笑生a 2018-07-06
航天商业化是指航天企业接纳商业公司参与和结盟;商业化航天是指私营商业企业进入航天业;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航天发展。


作者:郑永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
1
月16日,日本著名酿酒商三得利公司将威士忌等六份酒类样品送到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内,目的是测试失重环境对酒醇熟化的影响,探索太空环境是否能够提高这些酒的口感。数年前,谷歌为了鼓励私人机构投身航天事业,设立总额2亿美元的月球x奖,只要将机器人送上月球表面行驶500米并将视频传回地球,即可获此大奖。不久前,德国汽车行业三驾马车之一的奥迪公司宣布将研制月球车,预计2017年发射这辆月球车抵达月球表面。在国内,航天育种、太空辣椒炒得风生水起,蒙牛、燕京等企业借助航天提高品牌知名度,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希望开展或已经开始航天相关业务。
航天作为高技术的代表,商业企业有的希望借助航天提升品牌知名度,有的希望承接航天技术转移到民用领域。近年来,一些具有远见的非航天企业和私人机构更进一步,开始涉足航天业,他们或研制航天产品,或与航天企业合作推出新产品。分析这些企业加盟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搭上蓬勃发展的航天列车,从中分得一杯羹。通过与看似高大上的航天企业联姻,给自己贴上高技术的标签,有利于提升股票价值,吸引风险投资。
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与航天商业化相对的是,商业化航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nasa局长查理·博尔登表示:“将低轨道运输工作交给民营市场将使nasa可以专注于更远大的使命,将人类送上火星。”nasa未来将逐步退出低轨道商业航天任务,集中精力从事深空探测,特别是载人登陆火星的任务。为实施这一战略,nasa向私人航天企业拨付合同、输出技术、派出人才,不遗余力地扶持民营航天业的发展。
作为一家民营航天企业,spacex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经具备充分实力。nasa已经批准spacex可以执行绝大多数航天任务。在货运火箭方面,spacex生产的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为5400万美元,宣称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发射费用。今年7月,nasa已经允许猎鹰9号火箭运送“中等风险”的载荷,今后国际空间站的大部分贵重货物将都可通过该火箭来运输。在货运飞船方面,2008年,spacex获得了nasa给国际空间站的12次货运合同,单次费用为1.33亿美元,合同总价值16亿美元。作为对比,nasa所属航天机构发射大中型载荷的平均费用是每次4.35亿美元,4次发射合计17.4亿美元,2012年发射费用比上年大幅上涨30%。欧洲的阿里安公司和美俄联合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报价也不低。毫无疑问,spacex火箭和飞船的发射报价极具竞争力。在载人飞船方面,去年9月,nasa与spacex签订了最高为26亿美元的龙飞船合同,将于2017年停止使用俄罗斯飞船运送航天员,由spacex承担运送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任务。
遨游太空是许多人的梦想,搜索网络不难发现,5000美元体验抛物线飞行,让游客体验约半分钟的太空失重感觉;1万美元体验高空飞行,搭载游客飞到距地球24公里的高空;7.5万美元乘坐热气球游太空,用巨大的氦气球吊着胶囊式舱体将游客提升到30公里高度的临近空间;10万~20万美元实现亚轨道飞行,把游客带到103公里高度的外太空,体验失重感以及透过太空窗欣赏太空美景;2000万美元飞往国际空间站,2001年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成为世界上首位太空游客。由此可见,民间和普通公众对航天具有旺盛的需求,但这些需求靠传统的航天业已经很难满足。
着企业的跨界合作和兼并收购,传统的航天企业未来也将很难独善其身。只有义无反顾地拥抱商业化,主动实施市场化改革,一方面与商业企业开展合作,拓宽利润来源,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航天业也可以趁商业企业加盟航天业的契机,借助外力,打破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体制坚冰,开启航天商业化的大门。
一个苹果手机,把只具有通话功能的手机变成了微型电脑,成为个人生活工具和娱乐中心,埋葬了曾经的业界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一些人看着spacex可回收火箭数次试验失败甚至爆炸,心中窃喜,你看航天不好搞吧。殊不知,屡战屡败的背后,相信已经离成功不会太遥远,而一旦成功,航天业的很多运行模式也将随之改变。对此,中国航天界只有保持充分的警惕性,早日实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