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正心正举 2021-04-07

人们陷入碎片化知识的骗局

先给你讲个故事,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你惊喜地发现一些公众号、APP不光长知识,还貌似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痛点。大到人生方向的选择,小到该如何瘦出A4纸的小蛮腰……于是,把这些公众号当成「书童」和「情感顾问」,每天埋头「苦刷」各种知识点,生怕错过了「一个亿」。你幻想着照此节奏,不出3年就能理解宇宙的终极奥义!

慢慢地,你开始关注更多的公众号,看到「心动」的标题,无视内容,直接收藏(这叫「松鼠症」——即囤积强迫症),天真的以为「老婆」娶回家了,就是自己的了。等到收藏超过100篇未读的时候,惊觉:收藏=永不再读,这让你感到沮丧!

直到有一天,你被海啸般的信息吞噬。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虑,并开始对人生有了深深的怀疑:「我为什么要每天学习?活在当下,享受吃喝玩乐不好吗?」于是,你开始转战娱乐八卦和小视频……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我们为什么沉迷于碎片化知识?

1.好奇心、求知欲。

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

2.知识就是力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金钱,了解的知识越多越好。

3.对未知的恐惧。

人们对于日新月异的外在环境,尤其是面临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来跟上时代的步伐。

4.虚荣心使然,不够自信。

希望通过知识来包装自己,过于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5.不会系统思考。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尽可能多的「知其然」,但深度的「知其所以然」——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重要;「知行合一」——将知识转化为人格不重要;将知识互联——找到内在的关联也不重要;对知识提出质疑、批判,对自身进行反思更不重要!碎片化知识恰好迎合了我们代代相传的心智模式,无需深入系统的思考。

6.门槛低。

学习碎片化知识就像嗑瓜子。瓜子壳给人享用美味制造了一点小障碍,但克服起来又很简单,最重要的是短时间内马上就能吃到瓜子仁作为奖励,效果立竿见影,这形成了一次次绝佳的即时反馈,激励着你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同理,碎片化知识门槛低,会让人产生能量值不断提升的错觉,很有成就感,会上瘾。

用瓜子

即碎片化信息所拼凑出来的琐碎无聊,缺乏高度与深度的生活

为什么碎片化知识越多,焦虑越深?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失败。

2.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足。

面对如浩如烟海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发达到接受自如的阶段。对未知知识的恐惧感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拥挤」,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碎片化知识的危害有哪些?

1.迷失自我

大部分人被类似于「如何瘦出小蛮腰」等无聊知识和价值观所绑架,逐渐在外界的评判标准中迷失了自我,在「群体压力」中难以正视自身的特性并自在地活出真我。

2.丧失对于生活的判断能力

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有选择性的,通常会选择迎合胃口——满足感官刺激和猎奇心理,强化固有观念,对自身处境进行合理化解释,或功利性的知识。

久而久之,在这些看似庞杂实则充满了局限性的知识的「宠溺」下,我们逐渐审美疲劳,胃口越来越重,格局日益狭隘。既没有耐心,又丧失了知识的搜索和链接能力。

对于同一个话题,不同人、不同学派会提出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如果我们日渐丧失了深入思考的习惯,谈何判断和智慧的平衡?届时,我们将会变成各种「观点」的奴隶,生活就像一场场没有价值取向的拔河比赛,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累得半死却仍在原地打转。

3.缺乏大智慧和高尚的人格

更重要的是,我们落入了「小而有用」的知识陷阱,并陶醉其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自以为是。导致知识有余而智慧不足,有太多的「小聪明」,却没有什么大智慧;重智巧,工于算计,在乎短期利益,而不在乎长远发展,德行和人格的塑造。

充满诱惑的知识陷阱

启迪多元思维

知识有不同的层次

庄子根据知识的本质,将知识归纳为大知识(大知)与小知识(小知)两大类:

大知闲闲,大言炎炎

大知识综观全局,广博通达,看似无用却「无所不能」。比如关于天、道的知识。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小知间间,小言詹詹

而小知识分门别类,精细琐碎,喋喋不休,废话连篇。如诸子百家的学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这些知识都是彼此区分,且是受时空束缚,是相对的,暂时的。正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齐物论》

大多数人拥有的都是小知。如盲人摸象,摸到了一根大腿上的毛,却误以为认识了整头大象(大知),还不知天高地厚地扩大其「功效」,结果不仅蔽于一枝,而且徒增口舌和纷扰。

正心正举

超越「小知」的局限性,通往「大知」——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知一方面能帮助我们开拓眼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可能束缚我们的思维,妨碍创新和记忆,阻碍问题的解决。其间的分野取决于你对知识本质的洞察和运用。

很多孩子的创造力都比大人强,原因在于混沌未开的孩子本性尚未受到知识、经验、记忆的蒙蔽,更接近于没有分别的「道」。因此,他们想问题更接近本质,更容易产生从「0」到「1」,从「无」到「有」的创造。

所以,庄子主张「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

我们要把小知当做通往大知——道的阶梯。阶梯,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只有做到了「过河拆桥」、「得意忘言」、「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不至于落入现象的陷阱之中,被其迷惑、绑架。

所以,你可以选择以花入道,或以茶入道,甚至以「让你痛苦的人事物」入道……方式无穷无尽,结果却殊途同归。放下对于方式的执念,才能更好的「回家」。

拨迷见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

开启自在之门

1.若学习知识越多,导致世俗的偏见、分别心、欲望越来越深,那么「嗜欲深者天机浅」,知识就是让我们「跑偏」,导致痛苦的罪魁祸首。

2.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无限接近真理。

●学习的初期,我们要「为学日益」,选择能够帮助我们增长智慧的知识,不断学习,由简入繁。

●中期,对于任何知识都可以「任性」地吸收,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你已经拥有了深刻的洞察力和足够的智慧看到本质。

●后期,待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要「为道日损」,将知识充分的消化吸收,归纳总结,由繁入简,将杂多的形而下的知识抽象为形而上的智慧。

本质上,万物互联,本无分别,只是人们囿于认知的局限,为了生存和发展,才对事物做了种种区分。所以我们在学习各门类的知识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到内在的关联,化繁为简。

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打破学科的壁垒,打破中西方文化的壁垒,多元融合,创新发展。

所以,为学(小知)的目的是为道(大知)。

当我们以道观之,将知识转化为人格和人生智慧,知行合一时,便能拥有宇宙视角,达到「无为」的境界。所谓「无为」,是指人遵行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做违反规律之事,不利用各种知识、智巧、计谋违反天道、伦理,恣意妄为。如此,才能做到「无不为」——在「自然规律」的怀抱中恣意遨游,圆融自在!

Q:为什么你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正心正举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