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是什么? ——中医如何看“气”? (一)气为一身之主:中医人活一口气的脏腑观 “余谓心、肝、脾、肺、肾并六腑、周身经络、骨节、皮肤,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知死者,惟赖有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 《一千零一夜》有一个故事: 有许多珍宝藏在一个石洞里,只有对石洞念一个咒语“芝麻,开门!”石洞的门才会打开,才能得到宝藏。进入21世纪,人们对中医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中医的语言古奥难懂,使许多欲了解中医的人望而却步,正如钱学森所说:中医有一个吓人的假象。我们怎样才能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呢?我认为应该从中医的气开始,中医的“气”就是开启中医这个大宝藏的咒语。 欲明白中医,必先明白人活一口气之理 气是什么?让我们先从中医的一个重要内容五脏六腑谈起。中医的脏腑观,实质就是郑钦安[1]提出的“人活一口气”[2]。郑钦安在其所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中说:“余谓心、肝、脾、肺、肾并六腑、周身经络、骨节、皮肤,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知死者,惟赖有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 《黄帝内经》对中医脏腑的论述是一种“官之学”的比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3],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1 上段中所说的“官”,即是职务、职能的意思,古人常用朝廷不同的官职去比喻脏腑的功能。心,就如一个国家的君主,是最高领导人,它的功能正常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称为“神明出焉”;肺,就如宰相,辅佐君主治理国家;肝,就如一个将军,运筹帷幄;胆,就如现在的监察机关,需要公正果断;膻中,也称心包,即心的外膜,心包有时也要为心受邪,就如现在的秘书,有时候要为老板挡驾;脾胃就如管理粮仓的官员,民以食为天,故中医称为“后天之本”;大肠,有处理垃圾的职能;小肠,进一步吸收饮食水谷的精微物质,就如税务机关;肾,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指才力过人;伎,同技,指多能;巧,精巧的意思;肾,有点像教育部门培育下一代的功能;三焦,就如城市交通、下水道一类的东西;膀胱,就如管理全国水利的官员。所以,中医把五脏六腑比喻为各种“官”,强调的是跟气机有密切关系的脏腑功能,而不仅是西医解剖的有形“器官”及其作用。 气为一身之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那么气和五脏六腑有何关系呢?气为十二官之主,是十二官的支配力量,故上文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4] 。生命的特点是活是动,古人认为有气就是生,是活,没有气,生命就停止。气是生命的前提,气维持生命,气是生命的标志,没有气便是死亡。生命活动背后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支配。这种力量是什么呢?古人认为是气。2 这气也支配着五脏六腑,气是一身之主。 从上面的比喻可以看出,五脏六腑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各级机关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职能是什么呢?用最通俗的一句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贯彻实施一些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的各种政策、法令。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不完全在于君主,而在于这个国家的政策、法规是否有利于人民大众,如果它们是非常完善且适合这个国家,并且被积极落实执行,支配着这个国家社会的秩序,这样,“十二官”各级官员都兢兢业业,勤于职守,那将是一个太平盛世。纵观历史上许多变法、新政的成功实施,都在一定程定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进步。反之,苛政猛于虎,“十二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人民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冥冥之中的支配力量,在中医来说就是“气”。故称之为人活一口气,气为十二官之主。 从《黄帝内经》的比喻来看,中医的气就与现在所说的软科学[5]的说法很相似。虽然都看不见,却揭示了人体和社会的潜在运行规律。人体在健康时,人活一口气,气为十二官之主,气在人体内的运行管理,就是一曲以气为弦弹出的乐章,是十分和谐自然,可以说是尽善尽美的。人生病时,就是用各种方法恢复以上的和谐状态。然而,历史上的各种变法、新政,由于人为的操作和种种局限性,只能达到短暂的中兴之象,不可能尽善尽美,可见,人为万物之灵,此言不虚,人体的复杂性远远地超过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故钱学森说:“人体是一个有意识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也认为中医是复杂性科学。 气是人体运行的软件,如走马灯中央的火,“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后天百骸俱备,若无一点先天火气,尽属死灰矣。 气是五脏六腑的运转基础,换句话说,人活一口气是中医脏腑观的根基。中医人活一口气的脏腑观注重功能、重气化、重整体,以人为本,不同于西医疾病模型注重局部、实体,以致必须依赖于各种大量的仪器检查。而这些东西在中医看来不过是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而已。无一点先天火气,尽属死灰形骸矣。由此看出,中医脏腑观就是先天真阳之气,故郑钦安称之为“人活一口气”[6] 难道临床工作的重点只是在于如何认出这种疾病、并且加以命名? 吴清忠用计算机软硬件的比喻很有助于理解中医人活一口气的脏腑观。“软件是信息科技中最特别的事物,它是人类制造的第一个无法从硬件中用肉眼看到的东西,如果不明白有软件的存在,直接用解剖计算机硬件的方法,无法证实软件的存在。人体的功能比计算机复杂千万倍,从信息科技的观点来看,人体不可能只是单纯的硬件,必定存在着我们无法用解剖学验证的许多软件。中医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很可能就像计算机的软件一样,永远无法从解剖学中得到验证。”5 人体若没有气,就如一台没有软件但硬件齐全的电脑,不过是一台裸机,并不能工作。通常电脑暂时不能工作,多是软件的问题;由电脑专家修复软件后,电脑就可恢复工作。但一个人检查不出问题,却不能很好工作,中医说是气虚,西医大为不解,一定要查出一个“病”来,于是X光片、B超、血生化、肝肾功能、CT、核磁共振等一大堆检查化验之后,结果仍不得而知。这使病人如临大敌,深恐自己身患绝症,一个小疾花费少则几百元,上数千元,甚则万元。难道临床工作的重点只是在于如何认出这种疾病、并且加以命名?似乎医学的伟大目的,就在于诊断一下;病人和医生双方所需要的只是对疾病分类中一个固定位置的再肯定。6 医学的目的,应该是使病人恢复健康或维持健康。要恢复健康,就要先了解气在人体的关键作用。希望通过计算机的引喻使人们认识到中医人活一口气的脏腑观,减少对疾病的恐怖论,更走近健康。 “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综上所述,气是一身之主,主明则十二官安,此时,人体就是一篇气的乐章,美妙动听;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这时,气是开启疾病转向健康的钥匙。中医的气是让你活得健康快乐的学问。 [1]郑钦安(1824—1911),清末著名医家。原名郑寿全,字钦安,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及《伤寒恒论》。郑氏善用干姜、附子,治愈不少群医束手之大症、急症,而被人尊称为“郑火神”。郑氏认为人身一团血肉之躯,全赖一团真气运行于其中而立命。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后人未解得人活一口气之至理,未明得千万病形,都是这一个“气”字之盛衰为之,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论,铺张满纸。 [2]笔者认为,郑氏人活一口气之论,就如儒、道、释之论仁、道、佛。中医说:“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欲明白中医,必先明白人活一口气之理。 [3] 明代医家赵献可在《医贯》中指出,十二官之主为气,这气是先天的火气,命门之火,也就是先天的真气。注脚第14将详载“气为十二官之主”的解释。 [4]《医贯》论道:玩《内经》注文,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谓之君主之官,当与十二官平等,不得独尊心之官为主。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当云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内经》者昧此耶?盖此一主者,气血之根,生死之关,十二经之纲维,医不达此,医云乎哉?赵氏认为先天真气(无形之火)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正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余有一譬焉,譬之元宵之鳌山走马灯,拜者、舞者、飞者、走者,无一不具,其中间惟是一火耳。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夫既曰立命之门,火乃人身之至宝,何世之养身者,不知保养节欲,而日夜戕贼此火?既病矣,治病者不知温养此火,而日用寒凉,以直灭此火,焉望其有生气耶。后天百骸俱备,若无一点先天火气,尽属死灰矣。故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据有形之中,以求无形之妙。3 [5]软科学一词是借用电子计算机软件的名称而来的。它综合运用系统理论、系统方法、决策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手段,对各种复杂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各个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研究它们的客观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为有关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政策制定及组织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对软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尚有不同看法。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举办的软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定义是:“软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策课题为目的,应用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经营工程等正在急速发展与决策科学化有关的各个领域的理论或方法,依靠自然科学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政策在内的广泛范围的对象进行的跨学科的研究工作。” [6]人活一口气,也是中医温阳派的立论基础。 |
|
来自: 鉴益堂 > 《36.[杏林医话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