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活一口气连载之十二

 鉴益堂 2018-07-06

第六章  人活一口气的养生观

 

(一)叶落归根话养生

叶落归根是大家熟知的一个词语,也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透过叶落归根所蕴含的自然规律,也就容易明白中医养生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一颗树每到秋天就开始落叶,到冬天则添根,到春天就发芽,到夏天则成长茂盛,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人们习以为常。然而,春夏秋冬,四时寒暑的变化,中医认为这是天地间的大道,《易经》和《内经》都是以此为基础[1],都在研究和阐发一年四时的运动变化,四时的变化,是万物变化的根本。1

《内经》中之五行,为四时五季的代名词,

五行的生克表示五季气候的常与变。

叶落归根所揭示的秋、冬、春、夏变化的道理,就是阳气是在植物内降、沉、升、浮的圆运动的过程。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如此,对人体来说,就是中医所说的人活一口气,这气在人体内的降、沉、升、浮的圆运动过程。中医就用金、水、木、火、土来代表这种气的运动形式。这就是中医的“五行”,中医的“五行”,已经超越出原始的“五材”说。近代名医恽铁樵认为,《内经》中之五行,为四时五季的代名词,五行的生克表示五季气候的常与变。1 对此,郝万山教授在百家讲坛的精彩讲说中,形象地揭示了中医五行的实质。是指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气的五种运动方式。兹引述如下:

“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本来就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指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甚至有人用它来看风水、算命,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叫五行?“行”是什么意思?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行,人之步趋也。在现代汉语辞典里,“行”,仍然是迈步往前走的意思。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行,就是运行,运动的意思。

     在中医学里,五行,是指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气的五种运动方式。

在《黄帝内经》里,多次提到天有四时五行,大自然有四季,有五行,以生长收藏,才使植物有了生长收藏的生命阶段,才有了寒暑湿燥风,这样一些不同的气候变化。

可见,同是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五行和五材不是一回事。五行,是指自然界的气的运动规律,它支配着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壮老已。

郝万山教授讲道,有一个阶段,他种了一些葡萄,月季花等。一年春天,他觉得有些葡萄枝应该剪掉,他就开始剪枝。这一剪,发现从断端流出很多水,嘀嗒嘀嗒往下滴。葡萄枝里怎么滴水了呢?心想是不是缺肥?他就挖沟,施肥。这一挖沟,断了葡萄的不少根。从根的末端,也开始流出很多水。

这时,学校管园林绿化的老师傅看见了,就说,你怎么春天剪枝啊?春天的时候,营养是向树根的末梢,向枝条的末梢输送,你把枝条剪断了,那个断端就会流出大量的营养,那是葡萄的眼泪,它在哭啊!树根也是一样,你挖断了,那也是葡萄的眼泪,也在哭啊!这个时候丢失养分,太可惜了。

听到园林师傅这么一讲,他突然感悟:什么样的气的运动,在春季支配着动植物的生长啊?营养向四周输送,向树根末梢,向枝条末梢输送?那一定是一种展放的气,而古人就借用这个“木”字,来代表这种展放的气。

在五行中,木,代表气的展放运动。

夏天的时候,人们常常感到酷热,烦躁,食欲下降,体亏人乏,严重的会引发季节病,这是五行的什么运动引起的呢?

郝教授问园林师傅:夏天,葡萄藤,都快长疯了,根还长不长?园林师傅说根就不太长了。因为春季根部已基本奠定好了,夏季就长地面部分。春末夏初,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特别活跃,交朋友的,搞对象的,垒窝的,成家的,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峥峥向上的景象。

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气候,动植物这样的生长状况,这应该是什么样的气的运动支配着大自然呢?应该是气的上升运动。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为主导,支配着自然界。古人用哪一个字来代表气的上升运动呢?“火”字,因为火性炎上。

在五行中,火,代表气的上升运动。

秋季气候凉爽,树木的根须干枯了,枝条也干枯了。秋季我们看到动物的生长状况,比如秋后的兔子,它拼命地吃,吃得肥肥壮壮的,积聚营养,准备过冬。你到动物园去看秋季的狗熊,也是拼命地吃,秋天的狗熊是最胖的,它积聚脂肪,准备过冬。古代人观察到秋季的这些现象,认为秋季,自然界是一种气的内收运动。用什么字来表示气的内收运动呢?“金”字。

在五行中,金,代表气的内收运动。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着北方的时候,俯察地理,地面是冬季,这时气候寒冷,万物深藏,种子埋在土里千万不要发芽,发芽就会被冻死。那树叶的小幼芽,藏在芽胞也千万别露头,一露头就会被冻死。冬眠的动物藏到山洞里,古代的人类也过着早睡晚出的猫冬生活。古人观察到冬天动植物的生长状况,认为这是气的下降和潜藏运动支配着自然界,支配着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用什么字来代表气的下降运动呢?“水”字。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五材中,水是指哗哗的流水。

在五行中,水,代表气的下降运动。

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以及地面上季节的更替,气的展放运动和气的上升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气的下降运动,周而复始地交替变化,最初,只有四行。

可是,当五行和阴阳结合起来的时候,因为气的展放运动和气的上升运动,是气的阳性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气的下降运动,是气的阴性运动。气的运动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它会有一段平稳的过渡。这种平稳的过渡,发生在夏末秋初。也就是夏季的最后18天,大地上,阴雨连绵,暑热未退,秋风未到,气候闷热潮湿。

大家都觉得这个季节不好过,是桑那天,不像春天那么舒展,不像夏天那么火热,不像秋那么清爽,不像冬天那么凛冽。这个时候,植物已经开花,已经结果,果实正在长大。动物已经怀孕,胎儿正在孕育。自然界处在一个相当平衡的化育下一代的过程。这个时候,气的上升和下降相对均衡,气的展放和内收也相对均衡,自然界的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古人就用“土”字,来代表这种气的运动方式。在五材中,土是指化育万物的广博土壤。

在五行中,土,代表气的相对稳定运动。

 


 

[1] 近代名医恽铁樵认为《易经》无所谓神秘: 自来言《易》者,辄有一种心理,以为此书参天地,通神明,阐幽显微,彰来察来,有不可思议、不可知能之神秘。《四库提要》注《易》者九十余家,其书汗牛充栋,皆有上述之心理。自来医家皆言医通于《易》,而无明白晓亮之理论,亦上述之心理囿之。历代注家如王冰、张隐庵注疏可商处甚多,其所以然,总以《内经》有神秘,故不能涣然冰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