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成长性是投资最宝贵的要素 ——专访汇盛金融经济学家陈凯丰

 林小霖 2018-07-06

红刊财经 惠凯

作为一位全球宏观配置策略的基金经理,陈凯丰有着丰富的美股投资经验。他向记者指出,美股之所以在质疑声中持续创出新高,根本原因还是强劲的美国经济驱动,近期甚至出现了美股小盘股集体走强的情况。美债尽管受海外投资者抛售而何故下跌,但欧美和日本的险资和商业银行的购买仍然很充足,对美债不应过分悲观。

谈到选股,陈凯丰指出,静态估值不足以衡量个股的价值,长期成长性是更宝贵的元素。就大型公司的多元化路线而言,他认为,只要核心业务继续保持强势,业务多元化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一方面,南非报业等欧美机构投资者的持有耐心和对公司的信心非常值得内陆投资者学习。

美股仍具安全性

《红周刊》:对于美股,有很多观点认为美股当前风险已经非常大,美股估值已经到了高位;但是,自2016年起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利率上涨也对美股构成利空。事实上,美股屡次打脸看空者。您觉得美股在质疑声中上涨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陈凯丰:美股持续上涨,本质上是美国经济保持强势的反映。2017年美国GDP增速达2.3%,远高于2016年的1.5%,也是近几年以来的最好表现。今年二季度美国GDP增速预估达到了4.7%,企业的盈利也非常好。另外,美国是一个消费驱动型的经济体,只要消费持续增长,美国经济就不会有太大问题。换句话说,只要美国宏观经济还能延续强势,做空美股整体上依然是风险大于潜在收益。不过有个风险值得警惕,那就是联储加息,会导致企业财务费用上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

《红周刊》:中国投资者更多关注美股中的大市值和高科技公司,但自2016年底以来,代表了大多数美股中小市值公司的罗素2000指数(RTY.GI)重新走牛。在您看来,驱动罗素2000上涨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陈凯丰:罗素2000指数的成分股以中小盘股为主。一方面是上述已经提到的原因,美国企业的盈利持续改善。另一方面受美元外汇波动的影响,美国大企业的业绩高度国际化,业绩与外汇变动关联度较高,美元走强,对大企业的业绩有负面影响,尤其会对其海外盈利产生压制,但中小企业受到的波及很小。所以我们能看到,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罗素2000指数突破此前将近一年的盘整平台,并在近期连创新高。

2017年以来,罗素2000指数与道琼斯工业指数走势对比

2017年以来,代表中小盘股的罗素2000指数相对道琼斯指数逐渐走强(黑线为道琼斯工业指数)

《红周刊》:美国国债是定义全球资产表现的“锚”,不久前美债收益率曾短暂突破3%。而且近期俄罗斯、日本等多国减持美债。您怎么看待未来的美国债券市场?

陈凯丰: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人分为美国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其中美国的退休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是最核心的持有人。近期来自海外的购买量确实在下降,但是长期来看,决定因素还是全球配置的逻辑。海外持有人中除了新兴市场国家外,还有不少欧洲和日本的保险公司,处于久期配置的需求,后者的购买量不会有太大起伏,换言之,美债不应过分悲观。

《红周刊》:A股目前的总市值仅次于美股,对于A股,您觉得未来A股面临的主要内部和外部风险是什么,通胀过高?美国加息?

陈凯丰:我们认为,A股目前的风险有这几点:1,资金,总是有国内股民抱怨新股和大盘股发行过多,一定程度上确实如此,即A股的融资价值往往大于投资价值,在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新股,尤其是大盘股的抽血会加剧市场流动性不足。以沪深两市总成交为例,年初时日成交在5000亿元左右,近期已经下降至3000亿元上下;2,汇率风险,4月初起美元走强,美元指数从89升至95左右,对应的是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急贬,并刺激美元回流;3,美国加息,今年已经加息两次,下半年还有两次加息预期,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在2%以下,预期美联储将渐进性加息至3%。

选股更看重成长性

《红周刊》:譬如FANG这四家公司(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以及苹果、微软,这几家公司中,您最看好哪一只?

陈凯丰:美股有5大科技龙头股——亚马逊、Facebook、谷歌、微软和苹果,我个人觉得谷歌和微软在人工智能等新锐业务上表现更好,亚马逊成长很快,但利润率确实太低了,存在一些风险。至于Netflix,这家公司缺乏硬件上的积淀,其视频点播业务高度依赖于亚马逊提供的技术支持,Netflix的股价涨幅年内已接近翻番,因此其股价风险更大。

《红周刊》:谈到亚马逊,国内投资者一直对亚马逊的估值感到迷惑。按照通常的PE估值体系,亚马逊目前市值超过8000亿美元,但其2017年净利润仅30亿美元。在您看来,亚马逊为什么会出现PE估值奇高的情况?您觉得该如何理解亚马逊的估值才合理?

陈凯丰:亚马逊除了电商业务,其云计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和业绩能力都领先于行业,另外看今年1季报的净利润已经到了16.3亿美元,同比翻番,可见亚马逊业绩释放的速度也非常快。

《红周刊》:特斯拉最近备受争议,看空股价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您怎么看待特斯拉面临的风险?

陈凯丰:特斯拉的独特之处在于,创始人马斯克有着不少非常优质的关联公司,譬如Xspace。我个人认为,单独看特斯拉,无论是其业务发展,还是股价,着实挑战不少。但如果能将关联企业整合到一处,则非常有利于化解当前特斯拉面临的风险。

《红周刊》:我们注意到,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中国新经济企业中的两大巨头,近年来先后在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新零售等领域展开捉对厮杀。在您看来,过于激进的多元化是否会对这两家公司的估值和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陈凯丰:美国的制造业大公司,搞金融的基本上都失败了,比如通用电气、克莱斯勒。专注于制造业,不搞金融的公司,比如波音、卡特彼勒等等都股价连创新高。但就腾讯和阿里而言,我觉得不必过于担心。两家公司主营业务的垄断优势尚未被动摇,且持续提供着丰厚的现金流。只要基本面不恶化,多元化就可以理解。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观点,对于阿里腾讯这样的优秀企业,国内投资者如果一看到股价下跌就急于清仓,很有可能扔掉了未来的股价上涨空间。相反,国外的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价值投资,陪伴和享受企业成长。譬如南非报业Naspers,在2001年投资腾讯约2.6亿南非兰特(相当于3900万美元),占腾讯股份大约46.4%。腾讯上市后,Naspers持股被稀释到33.17%。从上市到现在,腾讯股价不断上升,涨幅大约是594倍,但是Naspers一直没有卖出任何腾讯股票,直到今年3月份减持了约2%,但持股依然在31%以上,控股地位不变。由于南非兰特对美元的汇率在过去17年贬值大约70%,所以按照南非本币计算的投资收益是8300倍。

不只是Naspers,每次腾讯股价向下波动,欧美机构投资人都会增持腾讯。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台积电和三星身上。至今台积电的早期投资人已经清零,当下前10大股东都是欧美的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总之,只要成长性还在,投资者选择长期持有的收益远大于中途下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