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训练,看过我陪孩子玩,看过我带私教的小伙伴不难发现,我们都不穿鞋,因为我很在意足底功能对我们的体态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故而赤足在诺亚第很常见。 接下来就向大家揭秘赤足的重要性。 体态 让80后、90后、00后含胸驼背的罪魁祸首,可不只是电子产品。 举个,书立能够屹立在桌上不倒,要么底座够长,要么够重。如果底座既不够重又不够长,还不想让书立往后倒,就得设计一个上身往前倾的书立,这样才能让书立前后平衡甚至有向前稳定的能力。 人也是一样,想要挺拔的身姿,就需要有够大的脚或者抓地能力够强的趾。 根据人的正常比例标准,脚再大也就占人身高的1/7左右,所以人类想要真正直立起来,足趾抓力能力的重要性无可厚非。 当一个脚趾没力的人,最常见的下肢体态就是膝超伸,他若想要相对不费力的站着,就需要进一步摆出骨盆前移,胸曲增大的驼背姿势,这样才能保证在相对最少肌肉发力的情况下直立而不往后倒。 足底抓地能力决不是你穿着一双功能超赞气垫鞋能够练习出来的,需要在特定的姿势和动作下才能募集锻炼,推荐阅读:苗振:你不知道的健身常识100讲之第6讲 (如何才能让脚趾更好地压地?)值得庆幸的是,幼儿在学习站立和行走的过程中,抓地能力已经浑然天成,因为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必要技能。 所以我们家的宝宝玩耍时一般都不穿鞋,我可不希望他错过足底能力最佳的建立时期。 运动能力 在我们的足部有26块骨骼,57个关节。 我们不难知道,关节越多的部位,它对于环境的操控性也就越强,比如手。 足为了适应多变的地面环境和多变的方向需要,足部可以通过距下关节完成内外展、内外翻的动作;可以通过附横关节(跟骨vs骰子骨、距骨vs舟骨)完成旋前(背屈、外翻、外展)、旋后(跖屈、内翻、内收);通过跖趾关节足够的伸展保证蹬地推进时足底力量的传导等等。 但是如果你将它囚禁在一双酷炫的硬底高帮空军一号中,足底的所有关节将合为整体,从而大大削弱足底关节的功能和灵活性,不难推断,你的膝关节首当其冲成为代偿者,不仅大大降低你的运动能力,还增加了你受伤的风险。 当然,如果你是滑板运动爱好者,来一双滑板鞋当然可以更好地提升你滑板技艺。 平衡能力 人类为了保持平衡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输入渠道:视觉、皮肤(触觉) 比如,你能在睁眼状态下稳定地走直线,但是闭上眼睛之后,你一定不能像刚刚那样平衡稳定地直线向前; 比如,当你需要沿着凹凸不平的石头路上山、下山时,你一定会选择相对柔软的橡胶鞋,而不会选择硬邦邦的木屐或板鞋,因为胶鞋可以让你的脚感知地面起伏,让你更好地发力抓地,让身体保持平稳。 这是由于在我们的脚底有一套完整的姿势平衡控制系统-足底测力板,它的传感器是分布在足底支撑区的一串串帕西尼小体,这些帕西尼小体内部存在着纤细的毛细血管,通过渗出液的的多少来产生可变的敏感度,液体量越多,抗压性越强,敏感性越高。这些小体也存在于手掌,确保握力得到自动控制。 所以想要提升一个人的平衡稳定能力,我们必须考虑这些帕西尼小体的敏感度,当你穿着万能的跑鞋,跑鞋那无敌的减震能力、防滑性能和包裹性,将把你的帕西尼小体雪藏,你只会感受到鞋子无尽的柔情,对于路面给你的信息将知之胜少,从而废退你的足底感知能力,进一步削弱你的平衡能力。 关于赤足的好处,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既然赤足那么好,为什么还会有鞋的存在,而且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存在必有其价值,毕竟不是人人都能不穿鞋的,哪些人不适合赤足?下期“大话秘籍”告诉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剧透 本文作者:汤婷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