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德的由来

 君子养源 2018-07-07

坚持以原创为主!以大气弘扬正气!

请点击上方蓝字:“衡一文化”,请关注我们。



五德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极被儒家推崇道德品质。那么有人也许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具备五德?支持五德的理论依据又来自哪里?

其实五德来自于“天” (宇宙大自然),为“天”所本来所具备,实为天德。

春天来来临之时,大地上一草一木都能充分得到天地孕育滋养,显得欣欣向荣、绿色葱葱、生机勃勃。天有好生之德,称之为仁。    


天地的这种仁慈博爱的的德性,在春天里的一草一木身上最能体现,所以用五行的木”来代表仁

义。万物都能平等地受到天地的滋养,无论动物还是植物、在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等等的生命体,天地都能一视同仁地进行养育。天地这种公正不偏的德性,称之为义。到了秋天的时候,一片肃杀气象,万物开始萧条,好像统一给刀子剪裁过一样。”


施行公义时, “金”象征维护公义的尺度,不讲私情。所以用五行的“金”代表

礼。天上的星球都有自己固定的运行轨道,天下万物各归其类,各有其自然法则。到夏天的时候,植物长齐,动物不再遁藏,活动频繁。此时天下的物类的生命活动最为繁忙但没有失去秩序,所有的植物随性生长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所有的动物活动也有其特定的范围和作息时间。大自然的法则在夏天的时候最能体现,熙熙攘攘的各类生命活动,秩序天成。


夏天炎热属“火”,“火”为光明、文明之象。有光明才能相见,相见能够以文明相待,文明的举动最热心,所以用五行的“火”来代表

智。天下万物虽然种类繁杂,但是天地能顺应万物性情,各归其类无所不养,尽其所养,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养育万物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了大自然的智慧。到了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万物遁藏,等待来春再做奋发。就如一个有智慧的人遇上人生逆境选择暂时的隐退,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水是智慧的象征。气温很高的时候,水就上蒸变成云雾;气温降到冰点以下,水就结成了冰;一遇常温,水就会变回原形,不增也不减,永远也不会消失。水外柔内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的,天地是通过水来输送养分来实现滋养万物的。


冬天寒冷,五行属“水”,所以用“水”来代表智。

信。宇宙万事万物变动不息,但宇宙的变化规律是不变的。所以才有了一年四季的如期更替,月盈月亏有固定的周期,日出日落有既定的时间。因此大雁南飞知冬之将至,不可能出现大雁南飞了冬天不来的情况,这就是宇宙大自然的诚信。


五行的相生相克必须在“土”的承载下完成,所以一年四季(按农历计算)的最后一个月(季月)都属“土”,是季节转换的一个过渡周期。在这个月份内,实现了春变夏、夏变秋、秋变冬、冬变春的季节变换。季节的变换就像人类的交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


在五行中,“土”有静、不动的特性,不动就是不变。就像人做出的承诺不会改变一样,所以用五行“土”代表。  


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顺天而行”,我们向“天”学习,“天”具备 仁、 义、 礼、 智、信”五德 ,所以我们人也要具备五德。 “天”可以感应于人,人亦可感应于“天”。当我们人类不顺应于“天”以致五德缺失时,“天”也会五德缺失,于是降祸于人间。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看来,四季失序,春、夏、秋、冬难分,气候变化莫测,是人类社会失礼失信所造成的后果,这难道就不需要我们去反省和警戒吗?




衡一文化:生生不息 平衡如一


感谢您关注衡一文化!让我们一起探索和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