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客来

 元霄2017 2018-07-07
□ 周汉兵(高坪)
  家里来了客人, 拿出上好的东西招待,这是人之常情。但这待客,却是一道难解的题。在我家里,也曾经招待过很多客人,那些事很多我早已经忘了,但招待表弟的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
  表弟比我小几岁, 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前后跨度30余年,表弟到我家做客三次,每次都弄得我们有些尴尬。
  第一次来我家, 表弟和我都还不满10岁,那还是一个口粮靠分配的岁月,也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日子。 那天我刚放学回家,看到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扎着围裙从灶屋出来给我介绍说, 他们是表舅和表弟。
  母亲忙前忙后把他们安顿下来,从邻居家借回一碗米, 随后拿出5元钱,叫我到幺店子买一斤猪肉。 接到这个任务,我一阵狂喜,心想今天又可以打顿“牙祭”了。于是几乎是小跑着买回了猪肉。
  母亲很麻利,饭菜很快就做好了:饭是南瓜干饭,菜是地瓜炒肉。但所谓的南瓜干饭,其实多是南瓜,只是上面铺了薄薄的一层饭,而地瓜炒肉也多是地瓜,因为母亲把那一斤肉熬了不少油, 留着下次煮面、炒菜用。母亲舀了大半碗南瓜,然后用锅铲把南瓜上面那层不多的饭盛在一大一小两个碗里, 端到堂屋的桌子上,招呼表舅和表弟,把大碗递给表舅,小碗递给表弟。
  这时, 母亲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刚才还开开心心的表弟一下不高兴了,跑到一边生起气来,叫他吃饭也不吃。母亲不停地哄他,但他就是不动筷子。在表舅的一顿呵斥下, 表弟才哭着说出了原因:“我也要吃大碗。”
  母亲一阵慌乱后, 赶紧把表弟的小碗端进灶屋,倒在大碗里,又小心翼翼地从锅里的南瓜缝隙里铲了些饭来放进碗里,这样总算应付了过去。 望着锅里只剩下的南瓜,“打牙祭”的梦想破灭了,我那天也闷闷不乐好一阵。
  表弟第二次到我家,是10年前的春节。那天亲戚娶媳妇,他应邀参加,我和母亲在帮忙招呼客人时发现了他。
  中午宴席散去, 在我和母亲的再三挽留下,表弟决定在我家住一夜。晚饭时,我提议到餐厅去,母亲不同意,坚持要在家里招待表弟。拗不过母亲,我们一起动手,一大桌菜很快就摆上了桌子。
  或许是母亲想起了10多年前的“小碗风波”,当我把一撂小碗抱出来时,母亲一定要让我给表弟准备一个大一号的碗。遵照母亲的吩咐, 我在表弟面前摆上了一个大碗,母亲不停地往里面夹菜。表弟急忙端起碗,藏到桌面底下,连连说:“够了,够了!我哪能吃得了这么多。”这时,表弟一脸愁云,急切地望着我,最后终于忍不住直接说了:“表兄,你看,能不能给我换一个小碗?”他笑了,我和母亲也笑了。
  表弟第三次到我家是去年, 母亲过86岁生日。他听说后,坚决要来祝贺。
  这次,我们把桌子摆得满满的,炖菜、烧菜、蒸菜,一应俱全。我不停地招呼表弟“多吃点、多吃点”,但他似乎热情不高,每个菜只是挑上一两筷子就不动了。 我急了,问道:“这些菜不合口味吗?”“没有,没有。”他连忙说,“现在天天都像在过年,大鱼大肉都不想吃了。” 其他客人也纷纷这样附和着。
  为表达热情, 我几次努力想给表弟夹菜,但每次他都眼疾手快用手捂着碗,极力推脱:“我自己来,我自己来!”每次催促他,他又礼节性地拿起筷子,挑点素菜。看着桌子上这些“吃不动”的鸡鸭鱼肉,我急忙回到厨房,加炒了几个素菜,桌子上的筷子总算动得勤了一些。
  从争大碗到换小碗, 从抢晕菜到选素菜, 我料想, 这一定不只是我家发生的故事。民以食为天。可以说,“吃”是百姓生活的晴雨表。改革开放40年,小小餐桌折射出巨大变化———从吃饱到吃好到吃出健康,这是百姓生活观念的转变, 更是生活品质的嬗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