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儿科病类医案---(一)小儿伤风

 学中医书馆 2018-07-07

四、儿科病类医菜

(一)小儿伤风

​顾幼,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夜寐不安,腑气未行,舌白,脉浮滑,风邪客肺,肺气不宣。宜以宣熄,不闭则佳。川桂枝3克竹节白附3克白杏仁12克白芥子4.5克黄郁金9克制南星4.5克姜半夏9克橘红4.5克朱赤苓12克远志3克活磁石30克(先煎)钩藤9克(后下)生姜汁10滴(冲)


​(邓嘉成整理:徐小圃儿科医案,《中医杂志》4:26,1965)

【评按】小儿伤风属风寒者多,此案乃风邪客肺,肺气失宣。故治以辛温解表为主。因其有汗不解,故舍麻黄、用桂枝以解肌透热,其他诸药多属辛开豁痰之品,使邪从肺出。小儿外感咳嗽,一般不宜过早投肃肺止咳之剂,此案呛咳痰多,于宣散方中加入白附子,功能涤除顽痰,共奏法风寒、逐痰湿之效。此案在立方遣药方面反映了徐氏独到的经验。


例六曹某某,女孩,9个月,病历号:68264。患儿因咳五天,身热二天,喘憋半天,经某院急诊

(因高烧服退热药后,体温突降),诊为重型小叶性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来诊时体温36℃,精神萎靡,喘憋鼻扇(给氧气吸入),胸部膨隆,喘气抬肩,气道痰鸣,大便日一次正常,小便略少,面色灰白,暗而不泽、口鼻周围青紫,舌苔薄白,舌质红)口内干而少津,脉数疾。听诊两肺密集细小水泡音,心率174次/分。辨证:温邪入肺,表邪不尽,正气已虚。治法:清热解毒,益阴宣肺解肌。方药:青蒿6克葛根3克麻黄0.3克元参4.5克牛黄散0.3克(分三次服)。服药当天夜间,体温回升至39℃,不久即自然下降。次日体温正常,精神好转,喘减微咳,撤氧气吸入,上方去牛黄散、青蒿、葛根,加麦冬、花粉各4.5克,射干2.4克。服六剂后肺罗音消失,痊愈停药,经追访未复发。

(祁振华洽验,邵慧中整理:小儿肺炎辨证用药的经验介绍,《中医杂志》10:8,1964)

【评按】小儿肺炎多属祖国医学温热病范畴,既是常见多发病,又是对小儿健康生命具有较大威胁性的病证。临床以身热、咳喘、胸痛、鼻煽为主症。中医认为以外感风寒、风热,肺气失宣,内蕴痰热,邪闭肺络为其主要病因、病理。治疗以宣肺定喘、清化痰热为大法。

例一为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属风寒束表而肺热炽盛,表里俱热,邪热闭肺。由于邪在肺经气分,日晡热甚,热灼肺络,故于辛凉解表、清肺化痰的同时,加用羚羊、甲壬金散(赵氏经验方)等,直折内外之热,使病速愈。例二、例三为腺病毒肺炎,例二中医辨证为外寒内饮,属于伤寒的范畴,故治以宣肺,发散风寒,温化寒饮为主、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石膏者,因风寒束肺、郁而化热故,是为兼治之法。当证情缓解后,继用调和肺胃、化痰祛湿,是为先宣后降治法。

例三为风寒犯肺,症见高热无汗,咳喘痰滞)面青唇给等症。已见舌红脉数。为肺阴伤之征,似不宜汗,但由于患者无汗,肺气郁闭,急则治标,当以辛温开闭取汗,表邪解而阴液存,是为治疗中的变法、例四为风温犯肺,用麻杏石甘汤参入银翘散中主药以清热解毒,辛凉透表;复诊以辛凉轻剂善其后。此案反映了赵氏善于揉合经方、时方于一炉,见效颇快。

例五为肺内蕴热复感受温邪。以致邪热充斥内外,津液的伤,治宜清解疏宣,少佐益阴之品,方中加入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方)能加强清热解毒,兼开痰热之闭,临床适用于肺炎热毒炽盛、痰热内闭患者。

例六为重型小叶性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辨证为温邪袭肺,表邪不尽而正气已虚。祁氏治以清肺解毒,开肺气之闭为主,益阴解肌为佐。牛黄散则不宜久用,以其寒凉伤正,终以清热润肺法收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