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心聆听 | 是刷朋友圈?还是在刷存在感?

 花径葳蕤 2018-07-07

是刷朋友圈?还是在刷存在感? 来自昌列寺 04:00

导语: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很容易忽略对内心动机的觉知,因为狡猾的“我执”时刻都希求被认同,一再要确认“我”的存在。如果能时刻觉知当下真正的起心动念,转而发出善愿善行,传播积极正面的力量,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对境都加以善用,真正的修行,可以遍一切处。

 

潮流事物的兴起很容易受到大众的普遍追捧,这是因为一种从众心理的作用。这种心理,用在积极导向的一面,可以有力的推动新兴事物的发展。其传播与感染力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从另一面讲,从众心理的作用,会因为我们只顾追逐潮流导向的速度,而忽略并降低了对于事物加以分析的认知度,少了一些主观能动性的过滤,而显得稍许盲目。

 

时下盛行的微信效应就是这样,几乎人人都在刷朋友圈,来以此告知天下一般,秀我们自己的各种生活。晒娃的、晒幸福的、晒心路历程的、秀厨艺的,秀恩爱的,秀与众不同的、还有炫姿色、炫富的、炫优越感的……等等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对于这种潮流的追逐,一开始都是因为我们对于新兴事物的好奇及涉猎心理使然,而开始尝试。随之习惯成瘾时,就会发展成一种试图满足自我存在感的工具了。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能被合理使用的意义所在,也完全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动机倾向。

 

讨论这些,并非是要否定新兴事物存在的必要性。这里只是通过日常的举例,用以回归修行中的一些认知。就如我们刚提到的,这种以朋友圈的各种生活展示,来剖析“我执作用所掩饰的,力求得到别人认可的,肯定自我存在感一般。

 

我们一再强调,“我执的作用非常狡猾,它会以各种方式来减弱我们的警觉性。所以,我们也说,真正的修行不一定非要拘于某种特定的形式,而是应该时刻以觉知来感念每个当下的动机。

 

出世间法并非要与世间法相对立。当我们以觉知来内观自心时,当下的每个动机都会被窥见。当我们刷朋友圈的时候,如果是在秀自己的爱心,秀自己的慈悲行时,如果当下的发心和动机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使用此便捷工具作为方便传播时,在这样动机驱使的当下,就是善用了这种传播力的积极面。

 

那么以事物的一体两面来说时,如果我们在秀自己喜怒哀乐与显示一种优越感时,太过于期望看到大家是否积极点赞和评论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或多或少就有我们所未察觉的,想稳固自我所被认可的心理及动机在发酵了。

 

所以,我们说真正的修行,可以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事情,都可以时刻觉知并观察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时刻收摄我们的心念,也能以觉知来观察我们任何当下的起心动念,以及觉察内心真正的动机,这也是以正知,正念精进修行。


点击阅读给自己生命之田修整的机会,生命力才会很好的展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