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心为造 不落窠臼—徐光聚山水画

 景德镇群英会馆 2018-07-07


文∕孙国华

看徐光聚的山水,仿佛置身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纯净澄灵的山林,使我们的心灵不由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愉悦和舒畅。所以,看他的画,可以完全抛开世间的诸多纷扰,尽情地享受自然、体验生命,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社会的噪杂,使因快节奏生活种种压力而倍受束缚和压抑的精神世界能得到片刻的解脱和安宁。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中无疑蕴含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得。

作为当代画家,其作品的取材、立意以及构思无外乎有两方面的资源可资借鉴参考,一个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即师古人;一个是当下我们正在历经着的生活和客观的宇宙自然,即师造化。

就“师古人”而言,传统是基础,正如荆浩所言:“书画者,名贤之所学也。”徐光聚在自己的绘画中也不可置否地借鉴了古人的资源,他曾临摹过大量的古人作品,尤以宋、元时期的作品为多。通过这种基础性的临摹,使得他对不同山石的质感、不同地域的山水特征以及古人绘画中的各种技法手段、章法构成都谙熟于心。所谓心中有师,则笔头有准;师久能化,则面目可成。更重要的是,对于古人的经典,他并不是照搬照抄,可能只是临摹了古人画面中的某一块石头、某一个山头,而对其他的地方都做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处理。这说明了他高超的化转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观察自然山水时融入了自己的心灵关照,物我合一,追求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由此我们不能不说徐光聚是极其睿智的,他首先以深邃高透的眼光审视古人之心,然后再以古人之心观照自然山水,并融入当下的时代精神和自己的情感思绪,从而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所以,看他的画,似乎能使我们与古代经典大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是他立足现代人的生存经验重新审视古人文心的必然结果。

而对于“师造化”,自古至今已有很多人论述过它的重要性。比如,南朝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王微在他的《叙画》中主张学习山水画,必须对自然美发生感情,所谓“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正是这种面对自然造化,而引起飞扬浩荡的神思,才使画者在描绘自然山川时把自己的情、神、心、意融入画面。所以说古人的笔墨是有限的,而自然宇宙的变化是无穷尽的。只有走进自然、深入生活,艺术之思才能源源不断、随手拈来。对此,徐光聚当然也深有体会,他非常注重写生在绘画中的作用,但他的写生所描绘并不是自然山川的自然属性,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所感、所思,展现的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心灵。

在上述意义上,徐光聚的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师古人”与“师造化”二者兼得的风格特征,也就因此而具有了清新而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化面貌,这确实是他的高明和独特之处。在画面显现上,徐光聚的画清澈通透、疏朗简静,极具灵性。对于绘画而言,你可以画的气势磅礴,也可以画的精微细致,但要画出通透性灵之特征,却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的。灵性的作品具有“只可赏观不可亵玩焉”的高贵品格,内蕴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也是画家本人内在文化修养的图像化显现,从而使得其画作一旦进入我们的心目,瞬间就能成为我们内心的文化精神之骨。另外,徐光聚的画还具有静谧洞达之特征,他在静观自然万物的同时,又以犀利敏锐眼光洞达了古人、体验了现在、感受了生命、审视了自我,所以他的作品古今鉴照而心无尘垢。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徐光聚绘画的高妙,其形式语言的清晰准确、境界的高迈不俗,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真理要义和当代精神的审美内涵。

所以可以说,徐光聚的绘画在同龄山水画家群体中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他以他的精笔妙墨把他的山水画得自然清新、古雅大方、空灵清妙,从他的画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画中的山川、流瀑、树木、屋舍、行人等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他的心灵、思想、情感的图像化显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