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中,那些不得不说的人和事

 汇聚百川终成海 2018-07-08

  作者简介 

  苏永奎,男,1968年1月生,1990年毕业于重庆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校现已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2004年7月,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毕业。  

  毕业后,一直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工作。现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任教科室主任。获得过'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广元名师'、'广元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多种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对我来说,考大学本身并不是一篇曲折感人的文章,它只是这篇文章的结局。为了这个结局,前面有着太多的铺垫。铺垫中的很多细节总那么刻骨铭心,让人终身难忘。 

  我本来是1986年高中毕业的。那次高考很不幸:380分,落榜了。我最大的愿望是考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当语文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培育和展现才华。可遗憾的是,那次高考,我连康定师专都没有考上!  

  读初中那阵子,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出了名的,老师欣赏我,同学羡慕我,就连一些同学的家长也常常对我赞不绝口。我是我们学校那届初中班中唯一一个考进广元中学读高中的。本来刚进校的时候成绩也优异,但因为初中时候学校没有开英语课,中考时也没有参考英语科目,所以英语学科属于一穷二白。记得很清楚,高一结束,学校考试选拔文科生,我英语成绩仅有9.5分,差点被临时代理班主任的英语老师拒之门外。如果不是语、数两科优秀明显,加之我信誓旦旦要把英语补上来,那一年,我注定与文科生失之交臂。  

  高中三年,我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英语上,从零开始,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二、高三两年,英语成绩有大提升,但无疑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第一次高考就这样落榜了。 

  回到家乡,亲朋邻友问起来,我真的无从应答。我家在农村,兄弟多,田地少,年年入不敷出。想要复学,的确比登天还难。我不服输,想要从头再来。起初父母是不支持的--他们没有办法支持。我利用暑假去打工挣钱,可那年头打工的机会少,挣的钱更少,累死累活一天,挣不到3元钱。这条路实在走不通。还是后来时任工农乡乡长的王子模了解了情况,熬了一整天,费尽口舌,才说动信用社领导,帮我贷了200元的款。拿到钱的时候,已是晚上十一二点了。  

  新学期开学已过10天,我终于得以重返学校。  

  第一学期补习费是90余元,加上其他杂费,交了一百多。但我在生活上尽量节俭,不给家里增加负担。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第二学期,我的补习费下降至35元,这给我及家里人都带来莫大快慰。在这一年里,我不再把精力完全放在英语上,我必须兼顾先前因为恶补英语而渐被疏离的语文、数学、文综。1987年7月,经过连续三天的高考,我结束了第二次高中生活。  

  那一次,我考得依然不够理想。考完试,总觉得发挥不好,出现了很多明显失误。7月24日晚上,一看高考成绩,444分,比第一次高了不少,但能不能被录取,心里还是没有大把握。  

  我们那时不是直接参加高考的。高考前一个月要预选,上预选线的,继续复习,准备考试;没上预选线的,提前回家,没有回旋余地。所幸的是,我两次都上了预选线,这为我走以后的路准备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像第一次高考一样,我所有的志愿都是师范学校,而且大多是中文专业,这是我的理想,也叫梦想。我渴望当一名语文教师,这无疑是受了我初中语文老师何成江的影响。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的初中生活很不顺利。要不是中途接我们班的何成江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我拉回学校,我是无缘走进中考考场的,更不要说高考了。 

  那些年,读高中考大学是极不容易的。大学录取率很低,考一所像样的专科学校比今天上二本线都难。暑假里,为了避开左邻右舍的询问,我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到城里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实习做会计。但说实在话,我对那份工作压根儿就没有兴趣,只好每天一边看数字,一边给公司做文案。 

  记不清是八月还是九月的某一天了。我回到老家不久,突然有人带口信来说,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要自己到乡上去取。 

  得到这个消息,我不知道自己跟中举后的范进有多大差别。我发疯似的离开了家。老家离乡政府有三十里地。盘曲蜿蜒的山路,高高低低,沟沟坎坎。我一双又破又滑的塑料凉鞋,穿在脚上很不好走。但我似乎忘了这些,一个劲地小跑,有时甚至是狂跑,边跑边还笑出声来。跑了大约十几里,我突然发现,我一只脚上的凉鞋已不知道什么时候跑丢了。我索性扔掉了另外一只,光着脚丫继续前行。现在回想,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时那地那心情,似乎再正常不过了。 

  我不知道当时是否有人为我投来过异样的目光,我只顾自己赶路。来到乡政府,那些曾经了解我的领导们都为我表示祝贺。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已无法说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听他们说,自恢复高考以来,我算是乡里第一个考出来的大学生。 

  我应该感谢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她收留了我,让我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去圆我的'教师梦';我应该感谢王子模乡长,是他费尽辛苦为我贷下200元的款,让我有机会重回高中学校,开始第二次高考尝试;我应该感谢父母,感谢我贫穷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们,是他们在那样的生活艰难中,依然乐意让我继续读书,继续追逐心中的'梦';我更应该感谢我初中时候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何成江,是他伯乐相马般地几次把我从辍学边缘拉回来,让我坚持上完初中,并用他的教学技艺,点燃了我心中为人师的火种。  

  当然,还有很多让我心情感激的人:老师,同学,朋友,亲人  我一路走来,离不开他们的陪伴,他们的关爱,他们的期望,他们的鼓励。 

  我到底是一个幸运的人:踏平坎坷成大道,历经风雨见彩虹。1990年,我从重庆师专中文系毕业,回广元当上了一名语文老师。二十六年过去了,命运眷顾,我被评为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教学生涯中聊以自慰。虽然现在已年近五旬,头发花白,但我依然感觉风华正盛,前路方长。在这条路上,我会继续用坚实的脚步走下去,走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