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万双印 | 岁月有痕

 香落尘外 2020-03-19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岁月有痕

文:万双印  / 版式设计:Effi Lu  /图源:堆糖

        那年,自己刚刚六岁,父母就把我送到耕读班上学,这个耕读班,设在村上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屋里。因为那里的地方比较宽敞,在大厅下坐三四十个娃不成问题 ,代课的是村上比较有文化的一个女老师 。这个老师很严厉,哪个娃不听话,肯定用教杆敲打,所以娃娃们都很乖,上课坐得端,书也读得认真 。

        那时,由于条件差,我们上学得每个人带个小凳子,课桌是用泥基盘起来的,读的书主要是语文和算术两本。语文书上有文字和配图,“山 石 土,鸟 虫 鱼,木头 竹子,禾苗青草”…… 内容虽然不多,但娃娃们手捧课本,摇头晃脑,念的朗朗上口,很是投入。一到下课时间,男娃找男娃,女娃找女娃 ,各自玩各自的小游戏 ,男娃踢房子,弹溜溜【玻璃球】,女娃打沙包,翻绞绞, 很简单的课间活动,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

  读小学时,我们就搬到离村子一里多路的“两县庙”,这是一座地处蒲城和富平交界的古寺庙 ,在村的西头,后来就改成了学校。记得那时除课本以外,还多了一本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每天,除了学好语文和算术等课内教材,还必须拿起红宝书背一篇“语录”。

       上课后,首先要检查语录背诵情况,老师一提问,大家齐唰唰地胳膊肘子往课桌上一搁,举起右手,争相背诵。下课铃一响,便一窝蜂似的往出涌。尤其是冬天,有些娃穿的棉褂没扣子,有的布鞋都漏出了脚指头,一个个冻得手脚麻木,鼻脸乌青,下课就为争个有好位置,多晒晒太阳。人多的时候就在窗台下“挤暖暖”,一二哼,一二哼 ……还有几个同学两手扳一只脚,另一只脚站着,互相顶牛牛, 好不热闹。当然,不是所有的娃都去挤,去顶,那些年,吃粮紧张,穷人的娃娃没力气,只好站在一边看热闹。有一次下课,一个同学说他饿了,问我有馍没有,我说有,我便从衣兜里往外掏。这是我出门时,趁大人没起来,在笼里偷着拿的一个玉米面馍,我打算一人一半,谁知道,拿出来像一块砖, 冻得瓷硬瓷硬。我顺便把它在窗台上一磕,这一磕, 馍蹦到了地下,皮肉没伤着,窗台的砖却磕掉了一块,我俩眼巴巴没吃成,只好饥肠辘辘熬到放学。

       平时,除了上课,还搞一些所谓的的“政治运动”,让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不定时地开忆苦思甜大会,如果那个老师或领导把学生体罚了,或者说了些不该说的反动话,还要开会批斗。当时有个姓阎的老师,可能是学校的某领导吧,把一名较捣蛋的学生叫到自己的房子训斥。这个学生犟嘴,他就用手按着这个学生的头压到一个木框里,因为这是个泥火炉的框架,比较小,把头压下去很容易卡住,这个学生挣不脱,急得连哭带闹,尿了一裤子,十分委屈。后来开会,就把这个姓阎的领导弄到了会场的主席台前面,低头弯腰的站在一条凳子上,由这个学生揭发他的罪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苦,情绪一激动,两个手指头使劲一戳,他就从凳子上掉下去栽在台子底下,摔了个仰面朝天,鼻青脸肿,好在没有大伤。有时候,觉得谁太反动了,就用纸糊一顶高冠冠帽子,胸前挂个“牛鬼蛇神”的牌子,由红小兵带队,敲上铜锣,到各生产队去游行。

          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度过了不平凡的小学生活 。当时学校是七年制,小学五年,中学【初中】两年,上中学后,课程多了,课本也增添了不少,然而在“反潮流小将”’黄帅,“白卷英雄”张铁生的影响下,老师无心上课 ,学生无心学习。我们这些原来的红小兵就带上了“红卫兵”的袖章,喊着“革命无罪 ,造反有理”的口号,只能融入革命浪潮,争当革命闯将。

        我是家里的老大,生活的重担不由得就搁在了自己的肩上。从开春到腊月几乎没有闲过,挑水磨面担粪土,喂猪放羊拾柴火……这些似乎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就成了自己固定的“工作”。那个时候,村上的人吃水十分困难,每次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担上水桶出去找水,我就挑着担子,从东头到西头,从北巷到南巷,看哪个井里水能打满 ,而且不混浊,就在那儿排队等候。当轮到自己时倒有些害怕,因为那井口很大,绞水轱辘比我高一大截,我只好抓住轱辘把一圈一圈地往下降,后面排队的等急了就不停地催,越催, 自己就越心急,有时刚到半空中,水桶就扑通一声掉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先回到家里,汇报“险情”,等候大人发落。当人们都走了后,自己就找人去捞桶,好在有惊无险,只要弄到水,哪怕半桶泥沙,担回去沉淀一下,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还给我安排了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每个周六就让我拉上架子车,因为周六只上半天课 ,所以放学后就要在村西头的干河渠里刨一车子石头回来,为的是闲了有个事干——砸石子。星期天一吃完早饭,我姊妹几个一人端个小板凳,拿上皮圈子,放在一块大石头上,一锤子一锤子的砸,砸够一方可卖八块钱,我们好多个星期才能完成,收石子的来了后就用马车拉走,送去修铁路。有一次我放学了去刨石头,把架子车装满了往回拉,下一个大坡时,车子辕突然翘了起来,自己架不住,就连车带人一同翻到了近一丈深的埝底下,当时我就不省人事 ,幸亏弟弟跟着,他急得连跑带叫,很快到家里把父母喊来 ,还有好多热心人把我从车子下面拖出来送回家抢救,这才捡回了自己一条性命。从此,刨石头这件事就再也没干过。

       初中毕业后,自己就被推荐上了高中——兴镇中学。一跨进高中的大门,自己就心花怒放,觉得光彩了许多,因为能上高中的毕竟是少数。当时生活也很艰苦,背冷馍,就咸菜是普遍现象,能喝上五分钱一碗的玉米糁就算是富家子弟了。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满怀希望,想多学点东西,将来有所为。然而,当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后来在全国就掀起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浪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持续了好多年,到我们上高中时仍在继续,加上学工、学农,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运动,依然左右着我们这些在校学生,学习文化课几乎成了份外的事情。七六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逝世,山河齐哀,举国悲痛 。看追悼会、开追悼会成了我们的重要任务。在这期间,又遭遇云南、唐山大地震 ,为了安全,学校就放假,让我们回家住防震帐篷,所谓防震帐篷,就是用木棍搭成“人”字形,上面蒙一层塑料布,外面由玉米杆子围起来,下面铺一层较厚的麦草,麦草上再铺上口袋片或褥子,晚上点着煤油灯照明。那段时间,天气还很热,由于篷小人多,一到晚上,闷得喘不过气不说,还不断遭到蚊子、虫子的侵袭;有时老天一变脸,阴雨连绵,虽然没到冬天,却也冷得出奇,没搭严实的棚子不仅漏雨,水也会从麦草地下渗出来,更加潮湿难忍。就这样,我随家里人在自己搭的帐篷里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日日夜夜。

        记忆里,两年的高中生活,不在工厂车间,就在田间地头,不在防震帐篷,就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所以,我们的课本大都成了摆设,有的甚至一页都没翻过。所以,高中的知识,在我自己的脑海里基本是一片空白,人们称我们这些毕业生简直是“文盲、白先生”一点也不为过。

        一九七七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这些文革过来的革命小将,也不知自己肚子里面有几滴墨水,不自量力,就跃跃欲试,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不知不觉,一眨眼就到这一天,考试时,我心情特别激动,因为自己过了这两天,就有可能是一个大学生了,毕了业就能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当监考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时,面对密密麻麻的试题,我就目瞪口呆,束手无策。尤其数理化更是无从下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份化学试卷,其中一道题里面氧元素符号“O”,自己竟然不知道是什么,想问别的同学还没那个胆子,其它的题目就更不用说了,也是老虎吃天没处下爪。眼看着要快要交卷了,自己还呆若木鸡。头蒙了,心凉了,浑身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又蔫又软。

        考完试也不抱啥希望,看看运气吧,只好耐心等待,等啊等,只等没消息,果然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上大学看来是没啥指望了,没办法,只好紧跟形势,到"广阔天地"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随即就当了一名生产队的新社员。后来,村上学校老师不够,大队干部就让我到学校教书一一当村请代课老师。当老师是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呀,说干不了吧,堂堂的高中生怕人笑话,说能干了吧,自己心里实在没个底。先答应下来再说,这毕竟这是个比较体面的差事---不下大苦,还能多挣工分。

         上学的九年,我们参加过这样那样的劳动,开展过这样那样的运动,毕业后斗大的一字不识一箩筐,还傻傻地认为自己是个高中生。就这样,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转眼就快开学了,自己已经被逼上了“梁山”,怎么办呢?得想办法呀。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突发奇想,一天,自己就骑上家里那辆已经破旧不堪的六二型加重自行车,到富平美原街道的新华书店,买了几套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等书籍,抽空在家自学,由于自己底子太差,书本里的内容大部分看不懂。于是,我就把不会的地方划出来,甚至抄到作业本上,然后去请教那些老三届或毕业迟的高中学生,让他们精心辅导,一一指点。他们这些人讲起课本知识来,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我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我羡慕,我佩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了些基础,心里便踏实了许多,一开学就踏上了讲台,迈出出了教育生涯的第一步。                                                             

         在当时,教师被认为没出息,是“臭老九”,家有三斗粮,不当猴大王。所以,好多和自己情况类似的同事,纷纷跳槽、改行,当了大队会计,去了社办企业,或者做了公社的电话员等等,被认为有面子,腿粗的都脱离了教书这个行当。

       也许是观念的不同吧,自己总认为,不学无术,寸步难行。有志者,事竟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棒也会磨成针。我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每天在学生上自习前,利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背拼音,背古诗词,背数理公式,中午和课余做数学或理化题,晚上的时间学学政治,写写作文等 。

       盛夏,烈日炎炎,骄阳似火,蚊蝇不时地骚扰;隆冬,冰天雪地,寒风凛冽,手脚阵阵的发麻。所有这些,丝毫动摇不了自己学习文化课的决心,茶余饭后,夜深人静,都是自己读书的好机会,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坚持不断。几年来,自己把手头所有的课本和辅导资料从头至尾地啃了几遍,光做数理化题和写作文用过的草纸足有一人多高。

       由于自己把大部分心思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家务活就干得少了,于是就遭到家里人的反对,看不惯自己行为,说什么耍奸溜滑,不务“正业”,想入非非….还有一些人冷嘲热讽不止,闲言碎语不断。但我坚信,自己的做法绝不会错,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只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学生教好,才不会误人子弟。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三四年过去了,书也读了不少,学生也毕业了好几届,自己凭教书挣的工分,每年能分到一口袋多麦子和半斤多菜籽油,一大家的吃饭问题我帮忙解决了一部分,也算是给家里的一点贡献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自己终于考取了"民办教师证”,这个民办证对自己来说太重要了,不仅有了一定的身份,而且每月还能拿到几块钱的补助。从村请教师到民办教师,一路走过来也十分艰辛。

        后来,国家政策允许民办教师报考师范,这无意中又给自己带来了一大惊喜。据说,全县当时参加考试的民办教师有二千五百多人,而且还得经过预选,比例百分之二左右 , 自己心里又凉了一截,这么多人竞争,指标又这么少,能轮到自己吗?爱拼才会赢,拼一拼再说,凭着这几年的辛勤汗水,自己还是充满了信心。

       七月,一个如火的的季节,一个如歌的季节,一个绽放梦想的季节。师范招录的预选和正式考试都是在这个时间进行的。当时,只考初中语文,数学,政治三科,面对考场,从容镇静,面对试卷,应对自如。第一次因成绩特别优秀而顺利通过预选。在正式考试中,由于自己胸有成竹,沉着冷静,认真仔细,加上答卷的超常发挥,三科成绩又是遥遥领先,数学满分,总分位居全县第二。

        八六年八月,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蒲城师范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我手里。真是喜从天降。拿到通知,心情激动,热泪盈眶,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么?那种兴奋,那种喜悦,那种开心,的确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功到自然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汗水总算没有白流,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跨进了师范的大门,就意味着一种责任,意味着一种担当。短短的两年时光,弹指一挥间,要好好珍惜,分分秒秒都不可浪费。尤其经过十年浩劫,必须用百倍的努力来补偿,只有学到了真正的本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挑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自己就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夜以继日,勤学苦练,最后还是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两年的学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师范毕业生。

        走上了工作岗位,当上了人民教师,从此,这个崇高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就与自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知识不断爆炸的时代,现有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于是,自己就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先后自修完了《汉语言文学》专科和本科的所有课程,并取得了相应的文凭,为更好地教书育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历经沧桑五十年,耕耘教坛四十载 。自己已年近花甲,岁月的痕迹深深地刻于额头,青丝染霜,衣带渐宽,老花镜也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如今,我仍在为农村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发挥着自己有限的的光和热。

作者简介:

万双印:陕西蒲城人,生于1959年,中学教师。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旅游、摄影,读书、看报。对音乐、茶道,有着浓厚的兴趣; 善于观察,善于研究,意识超前,与时俱进。工作之余,敲敲文字,写写感受,用心体验并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婉静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