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读书的记忆(上) || 作者 宋继宗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1-27

儿时读书的记忆(上)

作者    ‖    宋继宗


作者简介:宋继宗,甘肃会宁平头川镇人,会宁县作家协会会员。人生格言:脚步走不到的地方,眼睛能够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心境可以达到。一个人有了梦想,才能够说:脚步走不到的地方。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有那么一些事,在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难忘的事,难忘的情,萦绕在眼前,镌刻在心中。

时光是一条河流,那潺潺的流水带走了我童年的岁月,古老的故乡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踏着儿时的足迹去寻梦,重温那些遗失的岁月......

我的家乡,曾经住过的窑洞,睡过的热炕;清晨和傍晚的鸡啼,乡间弯弯曲曲的土路,还有绿草青青的山坡,朗朗上口的童谣......都镌刻在我清纯的记忆里。

然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热闹的校园,清脆的铃声,朗朗的读书声。

儿时的记忆里,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教育,七八岁直接上一年级读小学,也有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小学的。整日里欢蹦乱跳的我,七岁上就被父母送进了学校。

出门向西,只有三百米,就是村里的小学校。学校是一排三间教室,土木结构,很简陋。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用木头做的窗扇。东边是两间老师宿舍,里面住着三个老师,学校的四周敞开,没有围墙。

那时候,乡间的土路上除了偶尔有一辆自行车颠簸而过以外,再没有任何机动车辆,天宽地阔,根本不用担心有车辆碰撞。顶多父母在开学的一天领着去报个名,再无需早送晚接。

学费和课本费总共不到两元钱,但还是有好多困难家庭交不上这不足两元钱的学费和课本费,常常东挪西借的。一年级的课本只有《语文》和《算术》,作业本也只有“生字本”和“算术本”。当我从报名老师手里接过崭新的课本时,一股浓浓的书香味扑鼻而来,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

从老师宿舍出来,春天的天空格外的蓝,阳光格外的明媚。来学校报名的小学生很多,他们有的和我一样,怀里抱着书本,有的藏在父母的身后,打量着别的孩子,那样子有些胆怯。但让我看到更多的是,和春天的大地一样,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充满校园。从这一刻起,我将在这里接受五年义务教育,度过我懵懂的童年。

晚上,母亲认真的用特意从商店里买回来的“牛皮纸”给我包了《语文》和《算术》课本的封面,从她的针线包里取出用一片片碎花布拼凑缝成的书包,整整齐齐的装了进去。

第二天,迎着和煦的春风,我背着花书包来到了学校,老师领着我来到了教室里。细看教室,是用木头“人字梁”建成,墙壁是黄土泥裹的,很平正。土筑的讲台,一片木头黑板挂在讲台的墙上,黑板的上方贴着用毛笔写在红纸上的八个大字。后来才知道,那八个耀眼的大字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紧接着,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坐位。教室里不是缺桌子,就是少板凳,每四个学生挤一张桌子,有的凳子坐上就“吱吱吜吜”叫个不停。

校园里响起了清脆的铃声,上课了。启蒙老师教的第一节语文课我至今言犹在耳:“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第二节是算术课,老师教我们认识十以内的洋码数字。那时候,教我们的都是在本村找的民办老师。他们读书不多,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好多文字无法准确发音,更不用说用普通话教学了。

幸运的是,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读过近两年师范的刘老师。

时间过去五十多年了,刘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当年那个读小学少年的心目中,并影响着那个少年一一我后来的人生!童年里的事难以忘怀,早想写一点纪念刘老师的文字,苦于文思枯竭,笔头生涩,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在这里捎几行文字,算是对他的怀念之情!

刘老师一九三九年出生在村里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党家岔村读小学,读完小学后,考进了西吉县城中学。在回汉一家亲的西吉县城读完了中学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宁夏固原师范(固原师范创建于一九四二年,二OO六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这所曾被誉为“六盘山下的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的师范学校里,有从上海过来支援西海固贫困山区教育的优秀教师,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下,他刻苦学习,德智体几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是六O年出生的,只对六十年代之后的事有记忆。但是,从小就听父辈们说,六十年代之前的农村更加贫穷。当时,刘老师一家九囗人,常常吃野菜和糠麸,省下一点面供他读书。尽管家人省吃俭用,但他还是经常挨饿。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和姊妹们一天比一天消瘦,要想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是不可能的了。无奈之下,就在离毕业仅有一学期的当口,背着铺盖卷,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帮父母养活一家人。

一九六四年,刘老师被请到村里的小学任教,因为是党员,又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八年的民办教师生涯。

刘老师教学认真,治学严谨,是当时学校里唯一会讲普通话的老师,凡是他的课堂,讲课生动活泼,引导有方,把新奇的知识讲得引人入胜。小学生们鸦雀无声,听得津津有味,眼也不眨地盯着他说话的嘴。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在四年级的一节《自然常识》课上,第一次从他嘴里听到了“电”这个单词,知道了电的神奇;知道了电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这一节课,刘老师讲得神采飞扬,我和同学们常常在他创设的意境中凝神思考,慢慢打开智慧的心灵。

刘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教我们文化,还在操场上教我们做广播体操、拔河、打球、跳高、跑步等体育锻炼,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增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小时候的我性格内向,不敢和生人说话,见了面未开口脸就红了。刘老师就让我唱歌曲,和同学们一起滚铁环。后来才明白,他是在想办法改变我内向的性格。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在我刚上学的某一天,可能是早上水喝多了的缘故吧,课上到中途想上厕所,可胆怯不敢说,最后憋不住,尿到裤子里了。细心的刘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声张,他把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让其他学生去操场划字。等大家走出教室后,刘老师帮我脱下裤子,使劲拧了拧,然后领我到教室外面晒太阳。

当时,其他小同学都没注意到我的窘态,也都不知道这件事。今天,我把这桩“秘密”吐露出来,也算是一份对刘老师永远的感激与怀念。

一九八O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刘老师感觉到自己年事渐高,思维僵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不适合继续担任小学教师,该到给年轻力壮,思维灵活的青年人让位的时候了,否则,会误人子弟的。在一九八二年的暑假开始时,他向学区领导正式打了辞退报告,结束了他长达十八年的民办教师生涯。

遗憾的是,刘老师没有享受上国家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的在职民办教师转正的好政策(注),和全国成千上万的民办教师一样,这位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起过顶天立地作用的“凡人”,最终没有享受到国家正式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没有现在好多名师耀眼的头衔,也不是什么骨干教师、哪个学科的带头人,但他确实是我们小学生心目中的良师。他做人的原则、育人的艺术、对小学生的呵护,像甘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感动着每一位父老乡亲。他用丰富生动的语言铸造的师魂,不仅照亮了当年小孩子们的心灵,今天仍然感召着他当年的学生。(未完待续)

2022年1月23日

注:上网查得,一九七九年民办教师转正开始,首先从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开始,一九八二年才在全国进行。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