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历七月何为鬼月

 天涯共暖 2018-07-08


                 朱承星

农历七月人们习惯称之为“鬼月”,又把七月十五那天称为“鬼节”或“盂兰节”。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每年农历七月定为鬼月呢?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七月正是阳气下降,阴气上升的季节,这时候,人们稍微不慎,就很容易让各种疾病侵入身体,引起不适。所以,古时候,在人们不明白的情况下,便运用了很多形象来加以警戒。比如:饿鬼、影子鬼、食发鬼、神通鬼等等,告诉大家从此尽量少下水游泳,尽量减少房事,少出门。这季节按时令来分,正是万物收敛之时,人类应该保持身体中的元气、能量,不被释放。如果不尊重阴阳规律恣意破坏身体中的平衡,或与宇宙规律逆向而行,那必然会引起身体各种毛病的滋生,说通俗些,就是被“鬼”所伤害。

那“鬼”究竟是什么呢?是不是真的像佛教、道教、儒教中描绘的一模一样? “鬼”只不过是让我国三教找到了具体形象附体而已,其实,真正的“鬼”是无形的,它是宇宙中的一种大气。这种气我们把它分为“清气”和“浊气”,清气是我们需要的有利的气体,浊气是有害于人体的,是一种必须拒绝或防止的气体。宇宙大气形成水后,就从无形变成了有形,人体也是由百分之九十以上水组成的有形体,那又何不容易受到宇宙外界大气的影响呢?

其实,鬼月除了七月,还有三月,十月,俗称为“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它们分别与我国“儒、佛、道”三教形成了三元合一。

众所周知,秋天万物萧杀,五行是金旺的季节。正如刀斧,寒光凛冽,不仅给人以萧瑟、寂寥的感觉,而且很容易让人染上伤风或咳嗽等流行疾病。所以,古人把鬼月定为七月、三月、十月,是符合一定科学道理的,如果还认为世上真有“鬼”的话,那完全就是对科学的一种迷失和误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