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生;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农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秋过后马上就进入了农历七月,农历七月也叫申月。经过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六月雨季,七月的雨量渐少,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土不主四时主运化,立秋前后九天为土主时,此时金气尚不明显。加上今年年运为火太过,内经云“火化七”,农历七月的气候特点还会是高温高湿的状态。高温不可怕,怕的是高温高湿外加风寒,今年的司天为太阳寒水,立秋时节的客气为厥阴风木,因此高温高湿的气候里有风寒,决定了此季节极度容易受寒的特点。 应对措施建议是抓住三伏天的尾巴,给身体一个“洗礼”的同时,也加固我们身体的城墙,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具体方法: 一、“洗礼”:排出身体的寒湿气,疏通经络,清除体内垃圾。建议多泡瑶浴,多喝石斛瑶茶,多拍胆经。真正的瑶浴排寒湿气的能力众所周知,石斛和瑶茶的结合快速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和各个脏腑久积的毒素,多拍胆经可提高身体自身的排毒能力。 二、加固城墙: 艾灸:简单有奇效。 食疗:在斋化烹饪工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姜粥、野生冬蜜水。果类可多用葡萄、水蜜桃等,或者咨询私人定制式食疗方案,以健脾祛湿、滋阴益阳为主。 幽兰居生态圈 分享、共享、免费、利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