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时调养 | 一年中最凶险的“纯阴月”到来,未来30天调养重点一览

 杏叶2022 2023-11-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最近北方大雪纷飞,大部分地区也都遭遇断崖式降温。虽然很多地区白天还是相对暖和,但随着农历十月到来,冬三月正式拉开序幕。

药王孙思邈《摄养论》言: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在古老的易经十二消息卦中,农历十月对应着坤卦,意味着纯阴之月,一年唯一的一次。

图片

我们引经据典融古汇今,为大家解读入冬后30日的养生要点,助大家健康度过冬季的第一个月份,循序渐进找好冬季节奏。

图片

农历十月正值秋冬交替,时令力量影响下,身体心、肺气血相对变弱。本身心肺不好的朋友,容易有胸闷、气短、心慌等心脑血管问题要多注意些。

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多方法,今天给大家一个随时随地都可做,最易坚持的经络上的方法。

图片

补心肺:按压天突穴

按摩者取正坐或仰卧位,用中指指腹点压天突穴,点压时向后下方用力,使力量深人穴位下局部组织。指压该穴时,酸痛感比较明显,因此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大,以免引起不适。

图片

农历十月(亥月),在《易经》十二消息卦中为坤卦,六爻皆阴。冬在五行属水,而肾又主水,此时补“肾虚”恰逢其时,

常见肾虚的四大祸首当属熬夜、受寒、恐惧、大量出汗。因此想要调养首先得就是及时止损,停止一切伤肾的行为。不要熬夜,注重保暖,放松情志,减少大汗应做到节制节律。

图片

养肾:吹字吐纳补肾法

源自《遵生八笺》的补肾方法:先用鼻子长长的吸一口气,然后呼气时读“吹”字就可以。每天10~30次即可,可养肾助阳除寒,尤其适合体寒怕冷、腰疼、膝冷发沉,不能久立,发热,耳鸣,起口疮的朋友。

图片

农历十月虽然还不是太冷,但六阴消阳,现象就是阴寒之气过盛。

很多人都容易觉得身体虚,乏累,这时候就不要让身体过度透支,外散气血精气。最重要的是减少出汗。汗为心之液,都是气血所化,出汗时身体腠理打开,出汗多容易伤心血,不利于气血的闭藏,故农历十月不宜出汗。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不做

无伤筋骨:尽量避免大幅度运动造成筋骨损伤。

勿泄皮肤: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此时尽量减少肌肤外露,防止寒邪侵入身体。

勿妄针灸:针刺是调动自身气血,艾灸则是温补阳气,此时使用不当,容易伤津液。

注:以上为养生行为,如果身体有明显不适需要理疗还是按自身情况为主

图片

秋冬养生以收敛、闭藏为主,所以十月入冬,气血刚内藏时最好少吃,让阳气更好的内藏休息是关键。

同样可以减辛增苦,少吃辛辣油腻的东西,更不要吃冷饮。苦味入心,能泄、能燥。能帮身体清泄躁动的火热,燥化多余的湿浊,缓解肾的负担。尤其是阴虚、上热下寒和湿热体质,日常容易失眠、便秘、痘痘、口疮、上火和腿水肿、脚凉、心脏不适的朋友。

图片
图片

两不吃

勿食生椒:生椒就是辣椒,冬季干燥吃多易上火,而且很容易损伤血脉,有碍气血。

勿食生薤:容易让人生痰湿,性凉,吃了容易损伤脾胃。

图片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黄帝内经》

一般人的心血资质在冬天禁不起强烈爱恨的磨损、损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只要不停下来琢磨,“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就不会毁伤我们的身体。反而会激发我们的能量。

多思则气结,想太多会让情绪抑郁,提不起劲儿,一旦这种情形恶化,就会伤到脾脏和胃、胰脏等消化系统器官。无论生活工作多么的繁忙,一定要思虑有度。

图片

温养脾胃小甜粥

山药黑芝麻粥:

食材:

材料: 大米、山药、黑芝麻、梨汁、冰糖。

做法:

1、大米淘洗干净,山药清洗干净戴上手套,刮掉外皮,切成滚刀小块。

2、将大米,山药和黑芝麻一起装入高压锅加入足量的水,再加入两大块梨汁冰糖,盖好盖子。

3、大火烧至上汽后,转小火煮10分钟。

注:冰糖根据身体情况酌情添加

图片

农历十月是全年唯一的阴月,也代表着地球生命法则的一年之终点,我们多多造化身体之功,以奠基冬至 “一阳来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