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神秘苗医文化——通草滑石汤

 传承国粹易医武 2018-07-08

我国有三大民族药,苗药,藏药和彝药。苗药身为第三大民族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苗族人民素有“人人会医”之称,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与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医疗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部分。苗医对病因的认知和对疾病的命名、分类等,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并体现了一定的规范性。

走进神秘苗医文化——通草滑石汤

陈氏仁医馆落座于历史名城贵州镇远,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创办。此前陈医师以自家开诊、走村窜寨的形式在苗岭深山中济世救人。他传承祖医圣德已有百年历史,四处悬壶济世。因为山间居住人口较少,且地处偏僻,当地族民看病困难,陈医师早年常出门挨家挨户问诊,有时患者也会上门寻医。其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医者无数。在走村窜寨的过程里面,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苗医流传的秘方,为苗医几千年的精髓。备受当地老百姓的赞誉,“寻遍苗医百方,不如陈氏仁医”的谚语也在广为流传,而深受当地肾结石患者喜爱的通草滑石汤、九黎清胰散也在其中。

通草滑石汤主要药材为通草、车前子、蛤蟆草、泽泻、盾翅藤等,结合了中医名贵药材和速效苗家药方,水煎熬药,用以内服,从而迅速止痛,溶石排石,从而有效地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溶石止痛,适用于肾结石及肾积水病症。在用药同时保证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锻炼,多喝水,治疗效果更佳。

走进神秘苗医文化——通草滑石汤

通草滑石汤的主要原料:通草,生长于当地海拔1000-3200m的山坡草地或杂木林下,生长条件极为苛刻,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一本云药草,生江南,主虫病,今俗亦名通草。通草是利水化湿中药,主治: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在民间常被用来治疗肾结石。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洁白色,有横纵沟纹。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剖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味。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

陈镇刚医师为了把通草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特地在医馆内搭起茶棚,效法聊斋先生,通过自己走街窜寨搜集过来的秘方结合着通草的药性,制成通草滑石汤。白天为当地人免费诊治,以验证疗效。通过望、闻、问、切之后,细心记录。晚上,反复研究笔记,仔细斟酌推敲,以使组方更加完美。经过将近5年的钻研,终于炮制出疗效绝佳、配伍严谨的药方——遂取名通草滑石汤,该汤药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陈镇刚医师以百姓疾苦为自己疾苦的仁心厚德,对医术永无止境的追求与探索,由此可见一斑。通草滑石汤也受到当地县政府跟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弘扬苗医文化在全国传播!

走进神秘苗医文化——通草滑石汤

现如今,陈氏仁医馆所在当地声望极高。其以“品质为先、仁德为本;同舟共济、济世为民”为己任、为医德,坚持以“真材实料,加工精良,配方独特,童叟无欺”为经营之道,采用纯天然名贵中药材研制药方,擅长水煎药物疗法,每年治愈数千乃至上万的广大患者人群,在镇远县及周边乡镇已留下极佳的口碑!

走进神秘苗医文化——通草滑石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