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多见,而且绝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低度恶性淋巴瘤,约占病例总数的一半。通常发生于50岁左右。临床症状常常类似于胃炎或良性消化性溃疡,其生长非常缓慢,倾向于长期停留在局部,扩散时则易于累及其他部位黏膜。 病理:大体上,胃恶性淋巴瘤晚期患者表现为胃巨大的脑回状改变,类似于肥大性胃炎或胃息肉,病变可能累及胃壁全层。多数病位于胃的远侧1/2,但是幽门部却很少受累。多中心性常见,分子学研究表明,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显性克隆,继而播散到全胃。镜下,多数低度恶性淋巴瘤是所谓的“MALT型”淋巴瘤,常常表现为局灶性或广泛性的浆细胞样分化,浆细胞瘤是完全由成熟和不成熟的浆细胞组成的肿瘤,这在胃是非常罕见的。这些淋巴瘤可能见到Dutcher小体(由免疫球蛋白组成的真正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Dutcher小体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治疗:以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为主。 1.手术治疗。胃恶性淋巴瘤不同于结淋巴瘤,是一种以局限病变为主的疾病变,以推挤式生长方式为主,而非同于胃癌的浸润性生长方式,手术切除率在70%以上。 手术能更精确地进行分期,指导术后合理的放化疗。特别是对早期病变,手术能彻底治愈,不需加行放化疗。因此根治性手术应为胃恶性淋巴瘤首选治疗。 2.放疗与化疗应用。胃恶性淋巴瘤对放化疗很敏感,有文献报道一些仅行放化疗治疗的Ⅰ期和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65%和45%。当肿瘤位于浆膜内时很少复发,肿瘤过大,侵至浆膜外复发率明显增高50%,是在腹腔外。因此我们认为对肿瘤<6cm,浸润浅肌层,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可仅单纯手术治疗,对肿瘤≥6cm浸润浆膜病例应施行术后的联合放化疗,以消除亚临床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