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展无数的你,都不知道的展是什么样的?

 颐源书屋 2018-07-08

Lynn Hershman《罗贝塔的构造图#2》,1975年

艺术展作为聚焦艺术家思考的平台,总是以抽象的形式通过各种感官刺激传达给观众,这使得艺术品与观众的互动变得不那么直观。而一些貌似行走在艺术圈边缘的展览,也许能够从抽象的艺术世界,剥离出观众能看懂的现实意义。

贾米尔奖展(Jameel Price)


Marina Tabassum达卡清真寺祈祷厅,2012年


当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时,伊斯兰文明就已经经历了它的黄金阶段。一直以来,伊斯兰文明都是现代欧洲文明的源头。除了宗教和战争,伊斯兰世界的艺术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那些中东神秘国度的切入主题。

Marina Tabassum达卡清真寺,2012年 


贾米尔奖(Jameel Prize)意在鼓励那些“受伊斯兰传统工艺与设计启发”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今年6月15日-11月25日,第五届贾米尔奖获奖和入围作品在伦敦V&A博物馆展出。在伊拉克出生的艺术家Mehdi Moutashar和来自孟加拉国的建筑师Marina Tabassum,成为了第五届贾米尔奖的并列获得者。这也是贾米尔奖历史上首次由两位艺术家同时获得该奖项。

Marina Tabassum达卡清真寺,2012年


受到苏丹清真建筑的启发,2012年,Tabassum为家乡设计了达卡清真寺。为了使整个祈祷厅兼具通风和透光的功能,清真寺主体由带风孔、可以“呼吸”的红砖瓦墙构成。“光始终是一种美好的东西,”Tabussum说,“如果你通过开口和孔洞将光带入建筑物,那么我想,整个祈祷厅都会被赋予灵魂和生命。”

Marina Tabassum达卡清真寺,2012年


伊拉克艺术家Moutashar同时也因为他的极简主义抽象作品获得了并列奖项,其灵感来源于伊斯兰几何图案。Moustashar在上世纪60年代离开伊拉克在巴黎定居,在那里,他首次接触了极简主义以及抽象几何学。后来,Moustashar喜欢把学到的东西和自己家乡的伊斯兰风格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产生了许多奇妙的效果。

Mehdi Moutashar作品,2017年


这次展览中,除了两位获奖者的作品在主展区出现,其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也在展馆同时展出。

2011年获奖作品

2011年获奖作品


对于贾米尔奖本身,也许不少人会提出质疑:为什么要强迫艺术家回归并关注一类特定的宗教?那么大概人们还听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从所有束缚中摆脱后,艺术才会变得更有价值”。约束有时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艺术家们根植于清真教而超脱于清真教,那么他们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绝不仅仅是表面,更重要的是伊斯兰文明的魂魄与精神。


卡明纳克摄影奖获奖作品展


Sebastiao Salgado


一直以来,摄影作品作为从美术、电影等领域分离出来的艺术门类,在实现美学追求的同时,所承载的现实意义总会被人们无数次探讨,进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而新闻摄影作品则更是背负了揭露与报道社会现实的使命。

Sebastiao Salgado作品


法国摄影师Lizzie Sadin凭借一组展现尼泊尔妇女奴役与贩卖的作品,获得了2018年的卡明纳克新闻摄影奖,该作品于5月15日-7月19日在伦敦萨奇画廊展出。

Lizzie Sadin作品


在2015年尼泊尔地震之后,许多尼泊尔人成为了难民。自那以后,失业率和社会动荡问题在尼泊尔急剧飙升,导致贩卖和奴役人口的现象频繁出现,尤其是女性。

Lizzie Sadin作品


摄影师Lizzie Sadin深入尼泊尔,通过拍摄作品,发现那里女性贩卖奴役与卖淫现象并不仅仅是由经济不发达所导致,而是由经济、社会甚至文化因素共同造成。 

Lizzie Sadin作品


“我将自己视为一个中间者,我想把我们的眼界代入那些地区,这都要感谢我的相机。”

——Lizzie Sadin


卡明纳克新闻摄影奖项成立于2009年,每年都会设置不同主题。获奖作品由世界各地不同的美术馆承办展出,本届主题为“女权和人权”。奖项旨在支持摄影师拍摄鲜为人知的冲突地区影像,并为摄影师提供深入报道的资金。

伦敦萨奇画廊


“Lizzie Sadin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社会影响,并且十分动人。这是我们举办展览的第七年,一切不为了我们自己,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现在发生的事情。”

——艾默格里思(摄影展负责人)


另我:“罗贝塔·布雷特莫”系列作品展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自我的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主导了整个社会。那时候,美国人追求个性解放,通过对流行文化还有性别与身份的重新认知,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

Lynn Hershman《对压力的早期迹象》,1975年


美国艺术家Lynn Hershman在1973-1978年间创作了“罗贝塔·布雷特莫”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审视了个体“真实”与“虚拟”身份之间的关系,于6月2日-8月16日在新加坡香格纳画廊展出。

Lynn Hershman《罗贝塔在她的工作路上》,1978年


虚构主人公“罗贝塔·布雷特莫”,也就是艺术家的另一个存在:“另我”,留下了一系列可供追踪的档案和物件。不仅包括外貌上的乔装,还包括在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的证明:驾驶执照、信用卡和来自心理医生的信件等。这些虚构痕迹的积累展现了Lynn Hershman对自我认知的觉醒过程。

Lynn Hershman《罗贝塔跟悉尼在酒店会面》,1976年


创作者Lynn Hershman始终认为,自己和罗贝塔是联系在一起的,罗贝塔代表了自己的一部分。而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罗贝塔,她是我们身体匿藏的部分,是我们内心的恐惧。

Lynn Hershman《罗贝塔正在考虑在金门大桥上自杀》,1978年


尽管作品由Lynn Hershman创作在上世纪70年代,而在如今消费主义盛行、用户信息轻而易举暴露在各类社交媒体、人机交互技术不断被突破的社会现实下,艺术家对于“真实”与“虚拟”个体的讨论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土世界的色彩——托尔金手绘作品展


Tolkien生前最后一张照片,1973年


JRR Tolkien,享誉世界的畅销作品《霍比特人》的作者、牛津大学教授,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献给了这座大学的学子。然而,很少有人知道,Tolkien还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土世界,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语言系统,甚至将脑海中对于这个全新世界的图案构想全部创作出来。

Tolkien手绘“霍比特人世界”,1915年


今年6月15日-10月28日,“中土世界的色彩——Tolkin手绘作品展”在牛津大学Bodleian图书馆展出。

Tolkien手绘“霍比特人世界”,1915年


作品创作于1915年的假期,那是Tolkien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没有了考试和上课的压力,Tolkien刚开始创作这些作品时纯粹是想“闹着玩玩”,他希望能够把自己脑海中想象的样子全部画在纸上记录下来,并没有想要出版。直到1937年,他的插图作品才随小说《霍比特人》的问世而走进公众视野。

Tolkien手绘“霍比特人世界”1915年


对于Tolkien的作品,出版商曾经惊叹道:“除了作者本人,没有人能创造出如此贴切原著且极具想象力的手绘作品了!”美国出版商Houghton Mifflin公司提出要求,说儿童需要更多色彩和图案来帮助他们理解书中的内容。于是,Tolkien用水彩手绘出五幅插图,并重新出版为美版和英版。

 Tolkien手绘“霍比特人世界”,1915年  


拼造自我——弗里达·卡罗遗物展


弗里达·卡罗的自画像《破碎的脊柱》描绘了她赤裸的身躯一分为二,中间裸露一根粉碎的脊柱——这是她18岁那年一场车祸所酿成的惨剧。在画像中,她的身体背着带子,泪水从双颊淌下,而那可怜肉身的每一处都被一片片小的尖锐指甲盖刺穿。这是弗里达最著名的殉难之一。

戴着雷博佐长围巾的弗里达·卡罗1939年


这位充满勇气的墨西哥女画家的传奇人生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年6月16日-11月4日,在英国V&A博物馆,弗里达·卡罗生活和艺术创作生涯中最为挣扎扭曲的一面在“拼造自我”特展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揭露。

弗里达·卡罗,1926年


展览将弗里达变成了一位21世纪的艺术家:她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她的个人时尚就是一种创造。2004年,弗里达一个原本被尘封的房间被重新打开,她的一系列私人物品因此重见天日,包括一些未公开的照片和保存良好的衣物。弗里达·卡罗的形象由此“焕然一新”。

弗里达·卡罗和小雕像,1939年


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研究宗教象征、墨西哥共产主义和民间艺术对弗里达油画创作的影响。然而除了这三种主题,这次展览的意义具有更强的原创性,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在各方面都自成一派的弗里达。正如艺术家作于1937年的一幅素描作品:伸出多只手的主人公站在镜前,重新组装着自己的脸部、拨弄发丝,完成一幅自画像。

弗里达·卡罗《穿Tehuana服装的自画像》


不过,这样的展览也引起了专业人士的讨论与质疑。在《卫报》艺评家Jonathan Jones看来,这样的展览低估了弗里达·卡罗艺术创作本身的价值

弗里达·卡罗自画像


相比起她那些令人称奇的遗物,弗里达的自画像才是她留下的最重要财富。”

——Jonathan Jones


艺术展览多种多样,创作者将抽象的思想通过作品固定下来成为可见。观者在体会到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创作者进行对话、进入同一个维度思考与体会。通常在这个时候,作品的现实意义往往比作品本身更具有探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