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案齐眉”说的是谁?

 pengxq书斋 2018-07-08

举案齐眉是形容夫妻关系和谐的成语,最早说的是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和他的妻子孟光。我最早知道这个典故是从王勃的《滕王阁序》:“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梁鸿字伯鸾,扶风人,也就是今陕西宝鸡扶风县,他年幼丧父,但学习刻苦,曾进入太学学习,经史子集无一不通,毕业后分配到上林苑牧猪。有一次,梁鸿不小心遗漏火种,烧了一户人家一点财物,便以猪作价赔偿,但那户人家刻薄,还嫌不够,让梁鸿做护院来补偿,梁鸿也不抱怨,恪尽职守,倒是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一起为他打抱不平,责备户主。户主良心发现,准备将猪还给他,但梁鸿觉得自己有错在先,坚决不受。后来他也不再当猪倌,回老家去了。有一次,梁鸿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洛阳,作了一首《五噫歌》,指责王公贵族,替百姓鸣不平,结果被汉章帝知道了,按说汉章帝也是个明君,也许梁鸿的歌词写得刻薄了些,竟把皇帝给惹急了,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一路东逃到渤海之滨。后来追捕令又发到了山东,梁鸿只好携妻儿南逃至吴地。他们在此隐姓埋名,在一大户人家皋伯门下做雇工,就住在人家的廊庑之下,以帮人舂米为生。举案齐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举案齐眉的另一位主人公就是梁鸿的妻子孟光,这位女性也不是一般人,她跟梁鸿是老乡,据说长得又胖又丑还黑,力气大到能举起石臼,也许是挑花眼,也许是没人要,到了三十岁还待字闺中。大龄剩女条件不佳,但志气却很大,当时梁鸿在扶风很有名,孟氏就跟她父亲说:我要嫁就嫁像梁鸿那样贤德的人。这梁鸿听说后,不仅没有嗤之以鼻,反而下聘礼真的向她求婚了。结婚时,孟氏精心打扮进了梁鸿家,可以一连七天梁鸿都没理她。孟氏觉得奇怪,便跪在床边问梁鸿怎么回事。梁鸿说:我想求娶的是那种朴实的,能勤俭持家的伴侣,是能够和我一起归隐到深山里生活的人。可现在的你衣着华丽,脸上涂满粉黛,怎么会是我梁鸿所希望找的那个人!于是孟氏将头发绑称平民的椎髻,穿上布衣,找出了陪嫁的各种纺织工具。梁鸿这才转怒为喜:这才是我想要的妻子!他给孟氏取名为光,是为孟光。

夫妇二人在皋伯门下做事的时候,每天回家,孟光都给梁鸿准备饭菜,而且她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而是将食物用托盘高高托起,举到眉毛的高度,恭敬地侍奉梁鸿。这就是所谓的“举案齐眉”。主人皋伯看到后,觉得这对夫妻不简单,便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

以现在夫妻平等的基本要求看来,“举案齐眉”的故事中,妻子孟光未免有些太没地位了,但在当时,女性的地位确实不高,而且主要职责就是侍奉丈夫,梁鸿对妻子也很尊敬,逃难时都带着,看得出夫妇二人感情是很好的,这也许就是那个年代夫妻和谐的范例吧。后世也许不用真正做到举案齐眉,但其中蕴含的夫妻感情,还是让这个词成了形容夫妻关系和谐的标准成语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