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素材积累(一):屈原、贾谊的天才一生

 望云1120 2018-07-08


1


又是一年端午到!

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记得端午节的鼻祖人物——屈原;而今天我们同时要谈到的另外一位历史人物名叫贾谊——和屈原有一拼之力的牛人。


为什么会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呢?

这不是我的随意杜撰,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有一篇《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就是贾谊。

司马迁的原话是:'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意思大致就是说,司马迁在读屈原的作品后,对他的志向十分赞赏、对他的遭遇十分同情,有一次路过长沙的时候怀念屈原,又看了贾谊的作品,感觉两位人士十分相似。因此,便将两位合并写成了一个“列传”。


那贾谊何德何能能够与屈原媲美?


2

首先,两位在才华上有一拼。


屈原创造了“楚辞”,贾谊为“汉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汉赋当中的集大成者是“司马相如”,我们下一篇文章会提到)。

古今人士也喜欢将两位并称为“屈贾”。

屈原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贾谊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过秦论》《论积贮疏》《吊屈原赋》《鵩鸟赋》。

也难怪后人会对贾谊广为称赞:

'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刘歆)

'文帝时,可当大臣者,惟贾太傅一人。'(李东阳)


3

其次,两位在遭遇上有一拼。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楚国国力因此大增。

但之后就受到嫉妒,被国内的奸臣、国外的阴谋家(张仪)明中暗里排挤被贬,后接受不了国破家亡,投江而死。

贾谊,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二十多岁,成为最年轻的博士(古代的职位,相当于皇帝的参谋),才华碾压那些老学究,经常被皇帝破格提拔。

但好景不长也是受到嫉妒,被排挤遭贬。在任梁怀王的老师期间,梁怀王不小心坠马而死,贾谊自责不已,过不了心中的坎,郁郁而终。

总结两位的经历,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年少得志,怀才不遇,悲剧而终”。


4

最后,两位在精神层面上有一拼。


贾谊写过一篇《吊屈原赋》,用“神交”形容两位的交流方式最合适不过了。这对跨越时空的好友,在自身的主张上可谓天作之合。

屈原曾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

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

贾谊则对屈原的遭遇大呼不平,《吊屈原赋》中曾写到“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为屈原生于黑暗的“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看不懂的同学一定要把这段背下来,极其不错的写作素材)”时代惋惜,为自己同样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而愤懑。

在《鵩鸟赋》写到“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葪兮,何足以疑”,称:

至德之人,都不会被世俗拖累,能够乐天知命不忧伤,至于生命中的困难都只是鸡毛蒜皮区区小事!

屈原贾生二人心性之同根,可见一斑。

……

二位都有着对于祖国的热爱,渴望能够帮助祖国强盛,这可以称之为“民族魂”。

民族魂是这个时代的热点话题,历史名人作为永恒的回忆,“屈贾”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不可估量的。

时代在进步,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达到了新的高度。

处于青少年时代的孩子们,可以秉承“少年强则国强”的心志,理想远大,为中华之崛起奋发好学,铸就民族魂,推进中国梦。

正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有了这些人物素材,写作起来会很轻松。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批优秀的年轻人,行至中年必为国之栋梁!


5


第一期历史人物素材完结

下期预告:浪漫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


回到刚才的话题,是不是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很多字词不会翻译?

可古诗文的学习风潮已经弥漫开来,你是否在为古诗文学习没有章法可循而感到迷茫?

如果说有一个机会让你深入学习古诗文,你会来么?如果这次学习的内容免费参与、干货满满、福利多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