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干预的理论演进与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调整

 秦崀不二 2018-07-08
一、市场经济早期的国家干预:干预局限于流通领域
中国论文网 /2/view-509024.htm
  
   重商主义是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学说诞生之初,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已初具雏形。这种学说和政策体系经历了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300年的漫长历史。重商主义者强调国家的作用,把中央集权国家干预经济看作是国家致富的主要保证。他们混同了货币和财富,认为只有金银才是惟一的真实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只有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为了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货币尽量多地注入国内和尽量少地流向国外。受重商主义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早期,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限度主要在流通领域,且干预较深。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国家干预:“守夜人”角色的充当
  
  18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已经奠定,此时政府的干预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束缚经济扩张的张力。为此,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把“自由放任”作为他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在其“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这个自由度的三要素基础上,规定了国家的三个任务:提高分工程度、增加资本数量和改善资本用途。进而他对政府的职能作了三点规定:保护社会,使之不受侵犯;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之不受他人侵犯;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设施。前两大职能属于政治职能,即对外维护国家安全和对内确保社会安定,第三大职能属于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明确界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有限范围和活动领域。上述观点归纳起来,构成一幅“看不见的手”支配的社会经济景象,而政府则成了一个“守夜人”。在自由竞争时期,斯密学说受到了西方各国政府的追捧和吸纳,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围绕着关于《谷物法》和经济稳定性,英法朝野卷入了一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的斗争。1864年签订的英法商务条约《科伯登-谢瓦里�条约》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斗争史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在英法等西欧国家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干预:从单纯的“守夜人”扩展到对垄断组织的管制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私人垄断产生后,垄断组织采用大量不正当的竞争方法妨碍公平竞争。这些现象的出现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时,自由放任学说如强弩之末,其影响日微,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范围极大地扩大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通过了反垄断法,开始了干预经济的试验。美国在1890-1914年期间,先后制定了《谢尔曼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和《克莱顿法》三部反垄断法,率先开始对垄断组织进行干预,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从单纯的“守夜人”角色扩展到对垄断组织的管制。此后,德、日等国也先后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实现对垄断组织的管制。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干预:国家干预的范围和力度大小伴随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得势失宠而起伏变化,强弱相间
  
   (一)20世纪30到60年代:干预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大萧条打破了市场万能的“斯密神话”,人们认识到市场也会失灵。为了挽救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又一轮高潮。占统治地位100多年的以斯密自由市场论为中心的经济自由学说让位于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义。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他不相信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是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他宣称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医治危机和失业。他竭力主张扩大政府职能,要求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刺激投资,鼓励消费,直至组织直接投资。在防治危机和失业的名下,凯恩斯主张推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财政政策,同时辅之以货币政策,包括“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的思想体系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证明了市场缺陷的存在,构成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因此20世纪30到60年代被人们称为“凯恩斯时代”。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纷至沓来,政府经济职能的限度通过国家收支而延伸至生产、投资、分配和消费领域,干预的深度也再次加深。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对整个经济的干预几乎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20世纪70到80年代: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有所收缩,经济职能的目标重点也进行了转移
  对于市场失灵的认识,使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凯恩斯主义难以解释的“滞胀”局面,再加上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而导致政府开支庞大,赤字达到空前水平。于是,主张修复“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跌落出主流经济学的宝座,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思潮。他们的基本经济思想是:之所以会出现市场失灵,其原因正是由于政府干预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的原因,政府本身也有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并与“市场失灵”相对应,提出了“政府失灵”理论。“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便出现了”。但这种思潮并非完全否定政府的干预。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并不是通过经济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包括法制秩序、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稳定物价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率先实践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它们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福利、减税和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等一系列的政策。经济政策的调整反映着国家经济职能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有所收缩,特别是政府微观管制职能的减弱;二是国家经济职能的目标重点由“充分就业”转向“控制通货膨胀”,由经济“高增长”转为稳定、适度增长。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产生了双重效果。一方面,它顺应全球化,发挥了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对国内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了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使发达国家摆脱了20 世纪70 年代“滞胀”的困境。另一方面,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第一,导致消费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增长。第二,导致泡沫经济,面临新的经济危机;第三,加剧了西方国家社会结构的两极分化。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强化宏观经济调控,调控功能进一步扩展到为未来创造发展机会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弊端显现出来,各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资产收入分配分化严重。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新凯恩斯主义修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并吸纳了其对立学派尤其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和观点,重建了自己的理论大厦,并重新高举起国家干预主义的大旗。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克林顿政府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992年底,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一改过去国家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态度,宣布实行一套新的经济政策,认为:“国家不仅要更多的干预,而且要更好的干预”。克林顿新经济政策主要特点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以货币政策为主要控制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监控和预测,及时对经济政策作适当微调,削减财政开支和贸易赤字,进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实行“国家创新体制”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克林顿政府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主要是推动对未来的投资, 增强美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而且着重于供给方面, 特别强调民用高科技的发展。美国持续8年的经济增长是克林顿新经济政策成功的有力证据,而克林顿新经济政策也体现了当今西方国家经济职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西方国家继70、80年代放松微观管制后,有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调控的趋势,而且调控功能由过去主要限于克服市场机制缺陷,进一步扩展到为未来创造发展机会。
  小布什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相结合的“混合型”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重市场,减开支,降赋税,增就业。既希望通过政府干预来刺激经济景气,特别是通过大幅减税来增加消费者开支和企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又注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放松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和限制,削弱市场垄断,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小布什政府加大财政调控力度,放松货币政策,实施灵活和稳定的汇率政策,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发挥作用,影响美国经济运行。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