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新思路

 新民中街 2018-07-08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人是已知的自然界惟一宿主,主要累及感觉神经及相应皮区,表现为簇集水疱呈带状分布,多伴有神经痛。本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以春季和秋季最为多见。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抗病毒及止痛剂或神经阻滞、营养神经等法,但疗效欠佳,副作用大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高。

临床资料

90例病人均来自2010年10月 ~2012年10月针灸科门诊病例。均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和《临床皮肤病学》诊断依据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按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确定入组序号并进入相应的组别,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治疗1组)、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组(治疗2组)及口服西药组(对照组)

治疗方法

治疗1组:采用夹脊穴和阿是穴电针治疗。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在距皮损边缘0.2cm处用0.35mm×40mm 的灸针呈15°角向皮损区中心皮下围刺,同时取与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夹脊穴),用同样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0.8~1寸。针刺得气后, 将翔宇牌电针仪同一输出的负、正两个电极分别接到与病变相对应神经节段的上下各一节段的两处夹脊穴。选用直流电, 疏密波, 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每天1次, 每次30min,10d为1个疗程。

传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新思路

治疗2组: 针刺方法同治疗1组, 同时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皮损部位, 每天1次, 每次20min,10d为1个疗程。

传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新思路

传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新思路

治疗3组:药物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0.3g,3次/d;甲钴胺胶囊0.5mg,3次 /d ;卡马西平0.1g,1次/d ,10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4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40% ,仍有疼痛。同时观察记录各组治疗对象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

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治疗3组(P<0.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明显高于治疗3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传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新思路

传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新思路

针刺具有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具有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提高病变神经的营养状态,减慢神经元变性的速度及程度,推动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能力,加快了病变局部的新陈代谢能力,进而加快病变组织炎性介质的吸收,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基于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光化学效应以及电磁场效应,对皮损区进行激光照射后,可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如促进镇痛物质释放、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促进毛细血管及细胞再生、增强免疫功能等,从而缓解疼痛, 缩短止疱、结痂及治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中运用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