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怒海争锋,拿破仑战争中风帆战舰对决战术

 cat1208 2018-07-09

特拉法尔加会战中遭到围攻的英国皇家海军74 门炮战列舰“美丽岛”号


曾有人戏言,拿破仑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之所以英军能够逐渐占据优势,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英国掌握制海权,每当战事不利,英军就可以上船跑路,从而可以保存有生力量,从而越战越强。虽然这个说法未必准确,但半岛战争中,制海权对于反法联军的最终胜利居功颇大。按照史学界的普遍看法,从1792 年到1815 年的那段被称之为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历史时期,是风帆时代海军战争艺术发展的最高峰,而代表着这一高峰之顶点的,无疑就是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大海战。不过,这其中的胜利与失败,往往是由诸多细节所铸就的。


风帆时代战列舰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其强大的舷侧火炮火力。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对于一位战列舰舰长而言,舰载火炮的实弹射击训练并没有多高的优先级,因为火药是较为昂贵的商品,所以皇家海军对火药的供应也比较吝啬。事实上,海军认为火药应该用于实战,而非在日常训练中消耗,当然,很多富有的舰长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式就是自己花钱多买些火药用于日常训练。火药供给的不足决定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战列舰炮术训练的较低标准,虽然水手们能够迅速而到位的完成操作火炮的各个流程,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精确射击与向移动目标射击的经验。

 

不过,在当时的多数大型海上会战中,交战双方是在非常近的距离上开火的。在这种情况下,击中战列舰这样一个庞大的目标并非什么难事。另外,由于英国炮手们往往都有数年在海上协同实战和训练的机会,因此他们的操炮速度要比法国和西班牙水手更快,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发射比敌人更多的炮弹。一般来说,英国水手每分钟能发射3发炮弹,而他们的对手每分钟往往只能打出2发炮弹。英国海军的优势和他们取胜的关键在于其火炮操作和操船技术,而不是在射击的准确性方面。像纳尔逊这样的优秀司令官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确立了在作战中尽可能快的展开近距离炮战的战术原则。他所宣称的“当一艘战舰与敌人靠的足够近,那么舰长就不可能犯错”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近战炮术原则发挥的极致。

 

通常,战舰会在交火开始前的一个小时进行战斗准备。厨房灶火会被熄灭,但在此之前,老练的指挥官会让他的下属吃饱喝足。然后在战舰上会执行“战前清理”工作,甲板上所有的木质隔板、牲畜、水手箱与其他个人物品都会转移到船体底层的货舱中。这样就清理出了一系列贯穿整个甲板长度的没有障碍的通道。军舰上的小艇均被放下然后系在船尾,而防护网也在上甲板上方张开,这样可以为交火后被击落的索具掉落提供一定的防护。甲板还会撒上沙子,以增加摩擦力,因为战斗中满地的鲜血会让甲板变得湿滑不堪。在火药库的入口挂上了用水浸湿的毛毯,消防水桶装满水,水泵也随时可用。火药和炮弹则移到每个炮位旁边,军舰上的枪炮长与他的助手们也准备好持续为炮位提供炮弹与药包。同时,随船医生和助手也开始在船尾舱室做好外科手术准备,手术室通常设在候补海军少尉的住舱里。军官们则会换上他们最好的制服。

 

18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它是一种耐久度极高且可以配备强大火力的船型,曾有个别的大型武装商船被征用并投入到舰队行动当中


当上述工作完成后,舰长会下达命令, 敲响战鼓,命令全员“各就战位,准备战斗”。所有人员都将进入其所在炮位的指定位置做好火炮射击的准备,或其到分配的其他岗位上待命。

 

战列舰的设计就是用作进行舷侧火炮齐射的(除非它的舰体结构过于薄弱而无法承受齐射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但是在第一轮射击之后,舷侧火炮通常就可以进行所谓的“自由射击”,也就是说每炮都要以最快速度重新装填,而不必等待舷侧的所有火炮都准备好再射击。在炮战开始后几分钟之内, 甲板上就会浓烟滚滚,而敌方射来的圆铁弹也会使甲板上一片狼藉,钢铁与尖利的木片形成的致命暴风雨横扫整个甲板,到处残缺不全的肢体和横七竖八翻倒的火炮。

 

舷侧火炮的炮组人员需要在非常拥挤的环境下作战,伤亡者甚至连倒下的空间都没有。留存于世的一份档案记下了这样的场景,“高速飞行的炮弹切断了一个名叫奥尔德里奇的人的一条手臂,并在几乎同时用一种可怕的方式撕开了他的肚子。当他倒下时,有两三个人抓住他的胳膊,因为他不可能活下来,所以就直接被扔到了海里。”

 

当交战双方的战舰进入所谓的“直射距离”(通常是100码以内)后,葡萄弹会横扫整个上层炮甲板,而狙击手也开始向军官和炮手们瞄准射击。在激战中战列舰甲板上的那种地狱般的景象难以言状。

 

尽管在那个时代的主力舰队会战中很少有接舷战的机会,但战列舰的水手也要进行有关接舷战的训练。在1797年的圣文森特角海战中,74门炮战舰“船长”号的指挥官纳尔逊就率领他的下属,在接舷战中接连登上并俘获了2艘西班牙战列舰。如果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战斗,那么指挥官就会从每个炮位上抽调一二人组成接舷战分队,这些人将用弯刀、短矛、登船用的斧头和手枪等装备武装起来。当双方战舰互相接近时,水手们掷出抓钩,让2 艘船靠在一起,登船分队涌上敌舰与敌人展开肉搏。接舷战往往短暂而血腥,但也是决定性的。

 

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组成编队参与主力舰队之间的海上决战。但对于英国皇家海军而言,在大多数战争中,战列舰也被用来封锁像法国布列斯特或西班牙卡迪兹那样的敌对港口,这样的任务无论是对军舰还是水手都是严峻的考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1792— 1802 年),共有5 次大规模海战,而在拿破仑战争(1803—1815 年)中却只有1 次。大多数的海上会战都是由英国皇家海军的对手所挑起的,或者是利用封锁的间歇集结舰队突围,或者是为其孤悬海外的陆军部队提供支援,或者悄悄潜出港口袭击英国的商船队。唯一的例外是1801 年的哥本哈根之役,当时纳尔逊发动此役的目的就是为了摧毁丹麦舰队。


在接舷战中使用的各类冷热兵器


从17 世纪中期开始,欧洲列强的主力舰队交战时都会将舰只排成一列或几列纵队,用舷侧火炮互相轰击,直到某一方脱离接触为止。这种作战模式很少会产生决定性的结果。因此在1782 年,当时的皇家海军上将罗德尼命令他的纵队冒着敌方舰队猛烈的舷侧火力向他们的“战列线”行进,英国舰队插入到敌军战线中,并且分割包围了一部分法舰。这次英国人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这样的舰队机动风险很高,因为当它们以斜角逼近敌舰纵队的时候会将战舰暴露在对方的舷侧炮火之下。杰维斯、邓肯和纳尔逊等英国海军将领曾经冒过这样的风险并且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这种战术的一个最后的实例是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当时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从法西联合舰队战线的两个位置突入,分割了敌方舰队的2个分队并且发动了英国海军所擅长的近距离作战击败了对方。纳尔逊并不是这种战术的发明者。他只是充分认识到了他所指挥的舰队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利用了他手头的一切资源。


从技术角度来看,英国皇家海军相对于法国及其他欧洲海权国家并无明显优势,而且俘获(而非击沉)敌舰的作战模式也使各国在舰载武器装备方面的革新很难保守住秘密。那么,英国人为什么能够在这一时期牢牢控制住制海权并在海战中屡屡取胜呢?答案是英国海员拥有更好的训练和战术组织,而他们的军官也更有经验。对于法国海军而言,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其舰队作战能力还不容小视,但20年之后却只能被皇家海军封锁在港口中成为一支处于要塞卵翼下的“存在舰队”,更不用说挑战英国人的海上霸权了。本来,法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就无法把其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对制海权的争夺上去,而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的持续混乱与腥风血雨则使法国海军在指挥、组织以及大型舰只的编队作战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削弱,不但无法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技术应用于海军装备领域,而且原本很多贵族出身的海军军官在这种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中被清洗掉或被迫流亡国外。一次次的失败让法军主力舰只待在港中消极避战的时间越来越长。时间一久,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对于法国海军来说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英国海军的霸主地位并非无可撼动。在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中,新生的美国海军在海洋上不甘示弱,美国人的作战非常积极主动,并曾多次俘获英舰。那些皇家海军曾经的手下败将们也开始加速海军装备方面的革新。例如,法国海军在1822年首先在军舰上安装了由海军军官亨利·佩桑所设计的、可发射采用安全延发引信的爆破弹的新型加农炮。在1854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的法国又成了第一个装备蒸汽动力装甲战舰的国家。当然,这些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本文摘自 战场决胜者005《线式战术时代2》

“西班牙溃疡”到底如何让拿破仑帝国走向毁灭? 
欧洲军队又是如何凭借风帆战舰和棱堡来征服海洋与陆地的? 
在“排队枪毙”时代一位元帅要如何派兵布阵? 
一切答案尽在本书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