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孝兼完坊:慈孝文化的重要载体

 nixizhang 2018-07-09

  慈孝兼完坊座落在济宁中区翰林街南首,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石坊三楹四柱,面阔8米,进深2.7米,高7米,正中一层飞檐,两侧楹各为两层飞檐。均以仿木斗拱承托,檐角备垂风铎。各层顶脊为仿瓦垄起脊。上层正中悬有镂空滚龙镶边,上刻“圣旨”的竖匾一块,匾下为高浮透雕二龙戏珠图案条石,中层横条石刻有“亲井臼”、“奉老母”、“教子读”的三组人物故事画面。再下即第三层,其横条面上镌刻“旌表诰赠奉直大夫王怀远之继妻诰赠宜人孙氏节孝布政司理向加二级男浚冢孙监生世隆监造”文字。支撑全坊的4根通天石柱,中间两根之上,正面刻“天姥三贞垂万古,女宗九烈表千秋”,后面携“柏节凌霜经四纪;熊丸课夜抚三孤”对联。4根石柱前后两面,分别用青石圆雕8只石狮牢固着柱石及其底座。中间4狮背驮形象不一的卫士,两旁4狮,一对系吻抚仔兽狮,一对系滚球狮,神态备异。坊脊上还饰有排列有序的叱吻、走兽、飞禽等。

  该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相结合,造型优美,内容丰富,做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由于该牌坊是由清朝乾隆皇帝钦赐,在当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凡路过牌坊的大小官员,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正因如此,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

  慈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础,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一种感恩的体现。曾子说过:民之本教曰孝。慈惠爱亲为孝。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在封建社会里,事亲、尊亲成了人们最高的道德表现。孙氏在慈于子、孝于亲两方面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慈孝文化更多是父慈子孝,母慈子孝,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除了秉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爱父母、爱长辈还不够,还要把小爱升华为大爱,学会爱他人,爱社会,以至于对社会、对生活、对企业、对家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善举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学得来做得到,共筑精神家园。

  慈孝兼完坊建成已257年,虽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目前仍保持完好,现已成为普通百姓进行慈孝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为后人解读中华民族慈孝文化传统,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