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从20分到121分,逆袭的本质其实不是分数

 Hi老刘老师 2018-07-10



转眼间,我已经高中毕业,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三年前,我还是一个啥都不懂的小孩;三年后,那个小孩已成年。回首过去,高中三年的学习辛苦、充实、快乐、难忘



选文科

只因为理科什么都不会,第一份数学卷子只有20分



初三那年,青春期的我选择了哥们义气,把学习忘到了脑后。中考成绩出来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差劲。我考入了蓝田县玉山中学,从县城的初中到乡村高中,从最好的初中到最差的高中,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高中的学习节奏突然加快,本来初中基础就不好的我完全适应不了。加之学校采用放羊式管理,于是我堕落了,开始上课玩手机,下课抽烟……高一就这样过去了。

 

文理分科时,我选择了文科。家人都不理解一个男生为啥要学习文科,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为我的理科(物化生)太差了,总分300分,我才考90分。而数学,第一次考试只有20分。我知道自己可能就是啥都不会,记得一次化学课老师问我为啥没带书,我一脸不屑地说:“我明年学文科”。从此以后,老师记住了我,我也彻底放弃了理科。

 


锚定方向

重新起航,数学成绩3个月从20飙到100 




对我而言,高二意味着重新起航。自身心态的转变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这一年,生活发生了转折。

 

高二那年,姐姐考上一本的大学,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冲击。也是机缘巧合,因为历史成绩比较好,地理、政治也还可以,所以文综成绩不错,分班时我考了学校文科第一,总分462分。这个分数比当年的文科二本线高了两分,我突然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也是可以的。

 

高二学校换了校长,学校的风气开始改变。新校长是一个“真人”,不做假事,要求我们做到的,他自己也都做到了。他很关注成绩,重视学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这点,我很感谢他。

 

高二的数学老师教会了我数学,教会了我学习,教会了我做人。他是一个50多岁的男老师,人特别乐观,总能给人一种正能量。认识他以后,我的心态也变得好很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会并且学好。他讲课比较基础,我在学会现有的知识之后,就去研究高一的内容,就这样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了。

 

我逐渐开始努力学习,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考入大学。经过努力,我第一次考试考了395分,全校第一。虽然分数不高,但是我感谢我自己。那次我数学只考了51分,觉得很对不起老师。后来,我开始疯狂学数学,为了弥补以前欠下的“债”,每天晚上2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题目写满了30多个草稿本。在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的数学成绩在三个月内从20突破到100。

 

在此后学校的所有考试中,我每一次都是数学单科第一,也通过学习数学开拓了视野,对学习有了兴趣,开始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



分数定格

分数定格在489分(数学121),师范梦无悔




两年的奋斗没有白费。查高考成绩那天,我打准考证号时,手都开始抖。489,这个简单的数字让我落泪。我想这应该就是喜极而泣吧。我成功了,超过二本线22分。我最热爱的数学考了121分。

 

随之而来的就是填报志愿。我报考了渭南师范学院,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说实话我很满意,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做数学老师,因为我自己学了文科不能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了,虽然有点失望,但我还是报考了师范学院。

 

忍不住想吐槽两句,今年数学高考题难度降低,对中等生不太公平,感觉努力那么多,却并没有在成绩上与不努力的人拉开太大的差距。也许,争取满分才是最好的办法吧。



我眼中

数学老师教学的优缺点




在我看来,我的数学老师们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优点在于:讲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这一点高三数学老师做得更好),比如数形结合、化归、函数、方程,开拓了学生视野;先讲清楚数学原理,一步一步推导;有针对性地渗透高考原题。

 

问题也不少,比如:一节课讲45分钟,学生练习过少;与学生交流比较少,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难题研究不够(因为大多数学生听不懂),我认为这对优等生不太公平;没有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优等生培养过少;不注意将题型归纳总结给学生;没有能将差生引导上路,导致一部分学生放弃。



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会……



用我的经历激励学生。首先我会把我的两份数学卷子给学生看,一份是高中第一份20分的数学卷子,一份是高中最后一份133分的卷子,还有高考成绩(121分)。我会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他们,数学学习不难,让他们看到希望,放下心里对数学的抵触。然后我会将我的10多个草稿本拿出来,告诉他们成功也不简单,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讲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我会对题型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先学会模式化解题;然后用有区别的题让他们学会“变”,在到达一定程度后,再提升层次;时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的魅力;对优等生进行大力培养,对差生不放弃。

 

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在他们不能坚持的时候拿出来他们最初的试卷,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让他们学会坚持,并且勇于坚持。

 

最后,从考试角度看,数学只是高考的20%,不能只把精力放在数学上,从学生长远发展看还是要综合发展。




Say To You:

“有时候回头看看,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雷同学三年涅槃重生的经历,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他的转变,关键的因素其实有两个自己心态的坚定执着,老师的耐心引导。

 

从具体层面来看,他的数学成绩逆袭的本质,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法,滋生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前者,是最好的武器;后者,则是最大的动力。

 

他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评价,可能反映出很多学生的心声。实际上,在秒杀、模式解题、甚至只记结论不管过程的粗暴式教学盛行的当下,不禁让人质疑,还有多少老师会真切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更遑论对数学魅力的感受了。而他提到的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对待,在主流的大班教学条件下,几乎是无解的悖论。

 

怀揣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情怀,超级高考生App团队,正在致力于分段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