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是神经胶质瘤里最为常见的肿瘤。国内、外资料报道分别约占35%~39%与33%~51%。星形细胞瘤主要由成熟星形细胞构成,生长缓慢,恶性程度通常不高。病程长短不等,短者1年,长者可数十年。平均2年左右。如果肿瘤囊性变可以使病况发展加快,病程缩短,成/人多发生于额叶、顶叶与颞叶,儿童多发生在小脑、脑桥、丘脑与视神经。 病理: 星形细胞瘤肉眼观多数呈灰红色或者灰白色,大小各不相同,绝大部分位于脑实质内,突出脑表面者少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部分和脑组织有明确分界。肿瘤邻近脑组织均伴有程度不同的水肿带,表现为明显的肿胀,正常脑沟次消失,颜色灰白。近半数瘤内可有囊肿形成,大小不同,触诊有松软感觉。囊里面包含淡黄/色液体,蛋白含量很高,放置易凝固。如果肿瘤为实质性,触诊有坚硬感。 病理形态上可分成四型: 1、纤维型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于大脑、小脑、脑干各位置均可发生。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分化比较好的纤维型星形细胞构成,如正常的星形细胞,纤维多,细胞少。胞质不清,核圆或者椭圆型,瘤组织内有少许血管,可见小的钙化和囊腔。 2、原浆型星形细胞瘤:主要见于大脑。质软,瘤细胞稀疏,分布不匀,细胞体较大,胞质饱满,核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大小一致,通常见不到病理性核分/裂。胞突少而短。常见囊变。 3、肥胖型星形细胞:少见,经常发生在大脑半球,质软,经常有小囊形成。镜下观可见典型的肥大细胞,呈球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核呈卵圆形,细胞突粗短,排列于血管周围,形成假玫瑰花样。 4、分化不良型星形细胞瘤:主要见于大脑内,质软,显微镜下肿瘤细胞较密集,分布不匀,细胞形态、大小、染色均不一致,有病理性核分/裂,瘤组织内有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灶状出血和坏死。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升高与其它通常症状,如头疼、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精神症状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出现时间不等,或者仅以癫痫形式起病。约25%患者有癫痫发作史,其发作形式和肿瘤位置有关,额叶肿瘤多为大发作,中央区和顶叶多为局限性发作。当额叶肿瘤较大时,患者可有精神症状,表情淡漠或者有幽默感,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不修边幅、欣快感等。部分颞叶、顶叶肿瘤也可以出现精神症状。 2.局灶性症状:依肿瘤所在位置产生相应症状。位于中央前次者,可有程度不同的对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语言中枢者可出现失语。顶叶者可产生对侧感觉障碍、失读与失写(优势半球)。颞枕叶者可有同向偏盲、幻视等。如果肿瘤累及丘脑、内囊等处,除对侧感觉障碍外,经常伴有对侧肢体轻偏瘫。部分患者也可以有精神症状与癫痫发作。位于小脑、脑干的星形细胞瘤,可出现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眼球震颤、肌张力降低、平衡障碍、构音障碍和爆发性语言、强迫头位与脑神经麻痹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及舌咽神经麻痹等。 辅助检查: 1.X线平片:80%患者有颅内压升高表现,部分有肿瘤钙化和松果体钙化移位。 2.CT:肿瘤常表现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病灶,也可以表现为均匀或者等密度病灶,和脑实质分界比较清楚,少数为高密度病灶。混合密度病灶里,低密度区多为肿瘤自身,也可以为囊变、坏死或者陈旧性坏死,高密度区多为新鲜出血或者钙化。低密度病灶常见于实质性瘤体,80%为水份,瘤星期多无水肿带。增强扫描:边界清楚或者不清楚,呈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形态不规则,环壁上个别时候可见瘤结节,坏死区显示为模糊或者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大部分患者有占位征。发生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半数为囊性,囊壁增强或者不增强,但是附壁结节清楚可见,发生于脑干者,表现为脑干膨胀与占位征,如环池变形或者消失,第四脑室变形或者移位等。发生于胼胝体及其附近白质者,呈蝶形生长,颇具特征性。 3.MRI:对幕下肿瘤,尤其是脑干肿瘤更具有优越性,但是在区别肿瘤边界和水肿方面不如CT敏感。影像和CT相似的是和肿瘤级别有关,I~II级者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周围脑水肿轻微;注射Gd-DTPA后可见轻微增强;III~IV级者,边缘不规则,注射Gd-DTPA后明显增强,周围脑水肿明显,占位征象明显,瘤内可见坏死和出血,脑干星形细胞瘤多见于脑桥中部,矢状位MRI可清楚显示脑干不规则增粗,和长T1、长T2异常信号,伴有第四脑室和脑桥小脑池明显受压。MRI诊断明显优于CT。 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是重要手段。手术的基本原则是: 1、脑皮质切开要尽量避开功能区,切开的方向通常和脑次平行。 2、功能区肿瘤的切除,应选择邻近非功能区脑皮质切开到达肿瘤,分块切除。 3、非功能区肿瘤切除,要在离肿瘤2mm的脑组织处分离,尽可能大块切除,必要的时候行整个脑叶切除。 4、脑深部、功能区、小脑、脑干处肿瘤切除要做显微手术切除。 5、对侵犯一侧大脑多个脑叶致该侧功能完全丧失的肿瘤,如果没侵及中线和对侧,可以考虑行大脑半球切除术,但是极为少用。 (二)放疗: 要在手术通常情况恢复后尽快进行。可应用深部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与电子加速器等,照射剂量通常为50~60Gy(5000~6000rad),在5~6星期内完成。 (三)化疗: 当前以亚硝基脲类药物比较好。经常用有如下几种: 1.洛莫司汀(CCNU):用量为100~130毫克/m2,口服,每6~8星期一回,可连续服用5~6回。 2.司莫司汀(MeCCNU):用量为150~200毫克/m2,口服,每6~8星期一回。 3.替尼泊苷(VM26):每回60~100毫克/m2,加入葡萄糖液里静脉滴注,每日一回,连续2~3日为一疗程,6~8星期后可重复使用。 (四)免疫治疗: 方法有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治疗两种。前者是将切除的瘤组织经处理后制成疫苗,加入Freund佐剂,做皮下或者肌内注射;后者则是输入同血型健康人或者患同类肿瘤患者致敏后的淋巴细胞,技术上比前者要复杂。 (五)其它:脑水肿病人要行脱水处理,手术前有癫痫发作患者,手术后仍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等。 预后:星形细胞瘤的预后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切除的范围、患者年龄与放射治疗后等诸因素关系紧密。星型细胞瘤的I级手术后3年的生存率为62.5%。II级者为16.8%。国内资料,5年生存率为14%~31%,放疗后患者比没行放疗者生存时间长,幕下者比较幕上者治疗效果好。 星形细胞瘤复发时间平均为2~2.5年。绝大部分患者可接受再次手术两回以上。再次手术后,肿瘤生长有加快趋势,同时伴有恶性变,大部分最终演变为胶质母细胞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