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批判:易经是阻碍古代中国科学产生的原因(摘录)

 读书作乐 2018-07-10
《老子》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释]
  (1)一:这里的“一”指的是道产生的第一种有形式的物质,即中国古代的气。(2)二:根据下文“负阴而抱阳”,这里的二是指中国易经的阴阳。(3)三:根据下文“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三是指阴阳二气相交形成的和气。(4)负阴而抱阳:背靠阴而向着阳。这里的阴指地,阳指天。(5)强梁:强横霸道。
  [正译]
  道(奇点)产生一气,一气产生阴阳,阴阳二气相交产生和气,然后和气产生万物。万物都背靠阴(地)而向着阳(天),天地阴阳二气相交产生和气。天下所厌恶的,莫过于“孤”、“寡”、“不谷”,但王侯却拿它们来称呼自己。世界上有的事物因减损而增益,有的事物因增益而减损。别人怎样来教导我的,我也怎样来教导别人。“过于强横的人不得好死!”我把这句话当作教育人的宗旨。
  (解说)
  老子在四十二章的上半部分讲到了中国古代《易经》的阴阳,他试图将他的宇宙科学和中国古代《易经》的宇宙认识论相结合,来描述道(奇点)产生宇宙万物的过程。
  本来,老子已经在三十四章已经运用“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的完全科学的语言讲述了道产生宇宙万物的过程,但是这里老子又将他的宇宙科学和中国古代《易经》的宇宙认识论相结合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语言来描述道产生宇宙万物的过程,那么老子的这一做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老子的宇宙科学和中国古代《易经》的关系呢?
  我们在论述老子的宇宙科学和中国古代《易经》的关系之前,我们就必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科学。
  科学是什么?我们常说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宇宙的主体。所以我认为,科学就是研究宇宙万物的结构构造和万物的生成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或学科。
  因为宇宙是物质的,所以我们只有从宇宙物质入手,才能建立起关于宇宙万物和它的运动变化规律的知识;所以只有建立在宇宙物质基础上的研究学科才是真正的科学,而离开宇宙的物质建立的研究学科则是非科学,或称为伪科学。
  这就是说,我们区分科学和非(伪)科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看它是否建立在宇宙物质基础上。建立在宇宙物质基础上的研究学科,我们就称它是科学;不是建立在宇宙物质基础上的研究学科,我们就说它是非科学,或伪科学。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古代的《易经》的阴阳、太极、无极等是什么概念,它们是物质概念吗?《易经》是属于科学吗?
  可以说,《易经》的无极、太极、阴阳、八卦和后代的五行学说中的五行等均不属于科学的物质概念。《易经》的无极、太极表述的也只是宇宙的状态,阴阳表述的是也只是事物具有的属性,八卦表述的也只是自然现象,所以它们均不属于物质概念。
  因为《易经》的无极、太极、阴阳等概念只谈宇宙物质的状态或属性(简而言之,属性),闭而不谈宇宙的物质基础;在《易经》中, 你要问无极、太极和阴阳等概念名词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具体的物质,你是不会得到答案的, 所以《易经》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属于科学,从《易经》上也根本发展不出科学。
  我们从现代的量子力学中对一个粒子的速度测得越准确,则粒子的位置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的这一现象表明,当一个事物具有两个量,你注意了一个量,就会忽略另一个量。这应该是世界事物的一个规律。
  因为当一个事物具有两个量,你注意了一个量,就会忽略另一个量,所以当你去观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时,你要么看到的只是粒子,要么看到的只是波。你不能同时看到粒子和波,你只能选择一样。这就是世界的物理定律。
  现在假如有一个事物摆放在你的面前,它是物质,有物质基础,但是也有从属于物质的属性,请你来观看和进行选择。那么,根据上面当一个事物具有两个量,你注意了一个量,就会忽略另一个量的物理定律,所以你就会要么只观看到和选择事物的物质,或者要么观看到和选择从属于物质的属性,你只能选择一样,而不能同时兼顾。
  我上面的推论意味着,我们一旦观察到和选择了从属于物质的属性,那么我们就会忽略物质,忽略事物起作用的物质基础。假如说事物的物质基础是本,从属于物质的属性是末,那么我们这种选择就是舍本求末。
  因为中国的《易经》关注的是物质的状态、属性和现象,而不是关注事物起作用的 物质基础和物质本身,所以中国的《易经》不是科学,从中国的《易经》也产生不出科学。这就是几千年以来深受中国古代《易经》影响的中国产生不出科学的原因。 这样我就解开了世界古老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产生不出科学的李约瑟难题。
  而西方则不同,西方因为受古希腊哲学物质原子说的影响,一直坚持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分的微粒也就是原子构成的。所以和中国古人注重物质的属性不同,西方人看到和注重的是世界的物质,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就能够从世界的物质出发,最终建立起了科学。这就是科学在西方发生的原因。
  上面说中国因为受古代《易经》的影响,所以产生不出科学,但是《老子》是例外。《老子》一书里有关于宇宙的科学。
  《老子》一书里有宇宙科学,那就是老子谈道的部分。《老子》一书里谈道的部分,就是讲的宇宙科学:老子在一章和十四章和二十一章和三十四章和四十三章等章讲的都是宇宙的物质;老子提出的道也是一个物质概念,而不是《易经》的“无极”的物质状态概念;道产生的“一”(即“有”)也是一个物质概念,而不是《易经》的“太极”的物质状态概念;老子在三十四章也是讲道用宇宙的物质来产生万物。所以综上所述,我们说《老子》一书的道的部分讲的是科学,那就是宇宙科学。
  因为根据我刚才提出的当一个事物具有两个量,你注意了一个量,就会忽略另一个量的物理定律,所以假如老子深受《易经》影响,他就不会触碰和关注到宇宙的物质,他就不会创造性的产生如“道”“有”“一”等物质概念的名词了,他也就不会在《老子》一书中有道的宇宙科学的论述了。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说,《老子》一书的道的宇宙科学的部分是老子跳出《易经》而写。
  我们一定要认定和看到,《老子》一书是老子跳出《易经》而写,它完全不受《易经》的限制和束缚。因为老子跳出了 跳出《易经》,完全不受《易经》的限制和束缚,所以他才产生了宇宙的物质观念,产生了宇宙的科学思想。我们必须看到,正因为老子完全跳出了《易经》,不受《易经》的限制和束缚,所以老子才提出物质的宇宙的“道”和“有”“一”等物质概念的名词,这是《易经》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到的。也正因为老子完全跳出了《易经》,所以他才能以崭新的思维来思考宇宙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等迥异于《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的变化规律。这一切都表明,《老子》一书是老子跳出《易经》而写。所以当今世界上的一些人拿《易经》来解释《老子》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从上面老子跳出《易经》产生宇宙科学思想得出结论,那就是,我们只有跳出《易经》,跳出中国传统古典哲学《易经》的束缚和影响,改从宇宙的物质入手,我们才能产生科学思想,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宇宙真实,我们的文明才能进步。因此,当今中国要实现科学进步,要实现科学创新和发展,首先在于彻底破除和消除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古典《易经》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和给人们的思维带来的影响。
  因为老子跳出了《易经》,革命性的跳出了中国传统古典哲学《易经》对他的束缚和影响,所以老子才产生了宇宙的科学思想,他才能从全新的视角和以宇宙物质的观点来解释宇宙和万物的生成和阐述宇宙的变化规律。但是老子的革命性是有限的,他没有将否定《易经》坚持下去,没有将建立在宇宙物质基础上的科学坚持下去,在《老子》四十二章中老子竟将他的宇宙科学万物生成论和中国传统古典《易经》的宇宙万物生成论二者结合起来,又走上了用《易经》来解释宇宙万物生成的老路上去。从这时起,中国从老子之手产生的科学之花被老子自己掐灭,中国的科学发展道路从此中断,《易经》对中国的影响日渐昌盛。由此可见,老子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中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虽然老子亲手产生的中国科学之花被老子自己掐灭,但是当科学在老子之手产生和一刹那开放时,那是怎样的一个璀璨辉煌呀,全球为之侧目,举世为之震惊!《老子》一书中的道代表着过去和现今宇宙科学的最高成就。中国老子亲手创造产生的宇宙科学之花虽然如昙花一现般短暂,但是它留下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后世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和一切优秀的人无不从中汲取营养,从中接受启迪和获得宇宙的真理和智慧。从这方面看,老子又是有着伟大贡献和价值的!
  因为老子在四十二章的上半部分将他的宇宙科学万物生成论和中国传统古典《易经》的宇宙万物生成论二者结合起来,又走上了用《易经》来解释宇宙万物生成的非科学的错误老路上去,所以我对《老子》十二章的上半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不作解释,并提议后世出版《老子》一书时将之删除,以免后患。
  ——摘自《叶文泉正解老子》(2014顶级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