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尔近作 新刻陆游诗句

 墨石斋133 2018-07-10



林尔的甲骨文印

耿忠平


        与篆刻家林尔相识之前就知道他的大名,因为近十多年来,无论是展览,还是关于他的介绍文章,多是以甲骨文印亮相,其古朴清新,温文尔雅的风格,一直是展览中的亮点,议论的话题,甲骨文印似乎成了他的代名词。故而,我常寻思,一位成熟的艺术家只以一技昭示同道,自成一格,不落俗套,其从艺之道,攻艺之法,别样的审美体验和追求,这自然要当面请教的。巧的是,林尔后又问道于恩师韩天衡先生门下,我们便有了同门之谊。承他几次诚邀去苏州聊天,却因杂事缠身而未能成行。丁酉初冬,我们相聚在宁波,得暇一杯清茶,聊天半日,解开了我心中之惑,也成就了此文。


        同为60后的林尔,天资聪颖,好读书,善诗文。每每谈到李白、杜甫、苏东坡、泰戈尔、拜伦、普希金、莎士比亚、汪国真、舒婷、顾城、北岛……他都会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上世纪80年代初起,他不仅时有诗文发表,还担任过报纸的栏目作家,可见其文才了得,是姑苏城一位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而他的学艺之路始于画画,当年参加学校兴趣班学习时,看到老师的画上都盖有印章,于是,他就用香橡皮刻出了自己的第一枚姓名章。鲜红的印章,立刻为画面争色不少,看着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眼光,他心里是美美的,由此爱上了篆刻,一发不可收拾。


        林尔曾说,“印章的魅力,在于让人上瘾,欲罢不能。”看到儿子喜欢刻印,父亲认为“刻印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而反对。后来父亲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印章被儿子偷偷地拿去磨掉学刻印,无奈之下,便让他从朱鸿元、卫知立两先生学习篆刻,那年他才16岁。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点下,从临习秦汉印手,有条不紊地进行基础技法训练,同时研读邓散木的《篆刻学》,对印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又时常向华人德先生请益书法,在笔墨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好学善学的林尔,心中目标远大,他不仅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印风如《黄牧甫印谱》、《吴昌硕印谱》来深入钻研。自然还关注有“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沙孟海语)之誉的韩天衡先生印作。他告诉我:当时只要在报刊上看到韩师的印作就剪下,粘贴在一本硬面抄本上,不时地翻看临习和琢磨。1984年一方意仿韩师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印拓在《西泠艺丛》上发表,也算是当年印坛声势浩大“韩流滚滚”中的忠实一员吧。


        就篆刻而言,其入印文字多为甲骨文、金文、籀文,包括大篆、小篆、古文、缪篆等。而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这种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汉字”。其字虽古老,但被发现不过100多年,可释读的单字也只有1600多个。虽然在二三十年代前后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如篆刻家简经纶首次将甲骨文入印,也有人以此进行书法创作,如罗振玉有《集殷墟文字楹帖》发行,但因受甲骨文本身的种种限制,而成为一种小众创作的审美形式,追随者不多。尽管如此,当今篆刻家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到甲骨文,林尔也如此。1997年林尔的第一本印谱问世,共收入近百方印,其中古玺、汉印、明清流派印等主流印风都有,甲骨文印只有一方。可见,他是一位基本功扎实,创作面目较为全面的印家。2004年《林尔篆刻集》出版,好多朋友看后一致认为,甲骨文印有个性,若再作深入研究定会有新面目出现。就这样在朋友的鼓动下,林尔踏上了甲骨文印的探索之路。


        林尔回忆道,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刻100方。当指标完成后,还没来得及兴奋,就发现了不少问题,从中能看上眼的还不到20方。这让他陷入了沉思,不能自拔。究其原因是甲骨文入印、入书的文字少,线条直且细,线性单一,由此给创作带来许多障碍和困扰。外表儒雅文静,内心从不甘服输的林尔并没有退却,知难而进。因为没有过多的现成经验可借鉴,于是,他尽可能找来已出版的甲骨文文图资料,又去博物馆看原物和拓片,有时将图片放大,装订成册,时时翻阅学习,从源头作比较和研究。同时,他坚持“书从印出,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在书法上大量临习甲骨文,熟悉文字的本意和结体的结构,突出线条以刀代笔的契刻和书写意趣,使原本瘦劲有力的线条有轻重、虚实、提按的节奏感,以及天真烂漫的金石气韵,娴熟的笔墨驾驭能力,在保持甲骨文原始造型结体上,有了自如应变的手段,从而张显出属于自我的个性风采。


        甲骨文与篆刻有着天然的共性,即同为“刻”。又因材质和文字组合的不同,那么,如何才算是一方真正的甲骨文印呢?我问林尔。他认为,每片甲骨上所刻的文字不论排列多少,每个字都是独立的。而方寸之地的印面,无论几个字,字与字,字与边,上下左右都是相互关联、呼应又统一的,绝不是等分排列。因为从书法上对甲骨文有了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将入印的文字进行印化组合处理,使之既有甲骨文的天真,又不失金石的韵味,方为一枚甲骨文印。


        多年的潜心创作和研究,林尔在不断地总结和否定中,不仅积累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作品,更感觉到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该接受同道师友的点评了。于是,2015年4月,杭州西子湖畔西泠印社美术馆迎来了《随心自适——林尔书法篆刻展》,这是江苏省籍西泠印社社员在该馆举办的首个艺术展。展出的160件书法篆刻作品,绝大部分与甲骨文有关,如此规模开印坛之先例,引来各方的关注和好评。诚如,韩天衡老师所说:“林尔的甲骨文书法和篆刻,站在前人肩膀和历史制高点之上,通过对传统的消化,通过自己对于艺术和学术的修炼,可谓是不让前贤。”此言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林尔对甲骨文艺术的研究成就和地位。


        就林尔的甲骨文印而言,他并没有脱离传统古印的样式,另起炉灶。而是将甲骨文原生态的架构,巧妙地与古玺、汉印、或明清印流派的某些元素相融合,使点画线条在穿插、挪让、错落、逼边、破框、并笔等手段中,随字灵变构形,险象环生,又出奇而制胜,印面富有动感和表现力。通过娴熟而丰富的运刀,长冲短切,似披若削,或单刀、或双刀,刀锋在石花的翻飞中,营造出劲爽、浑朴的线质,产生奇肆老辣的刀势韵味和书写率意的天趣,朱白之间绽放出甲骨文自由奔放的神采,令人难忘。

在如今躁动的环境下,林尔坚守着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追求,立足传统,不急不躁,孜孜以求,使古老的艺术绽放出新的生命。在继承中求拓展,开创艺术新境界,他这种务实的创新智慧,值得有志者们学习、借鉴和尊敬。


丁酉冬至前二日于海上平顺堂灯下



林尔篆刻 陆游诗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