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梅葆玥、李国粹、梅葆玖、李慧芳 漫谈青衣表演 李慧芳 有人认为大青衣就是捂着肚子唱, 只要唱好就齐了, 那是误解。大青衣也需要练基本功, 有基本功身上就好看。除了形体功之外, 还要掌握手、眼、身、步一整套艺术表演手段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感情。演员通过唱念做打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戏才会更好看。才能给人留下回味, 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造角色刻画人物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就象一砖一瓦地去砌造一座艺术宝塔一样下功夫才成。不要小看平常的艺术手段, 也要练。有些演员在唱的方面很肯研究, 唱得不错, 但是有的人唱时净想要采(叫好) , 就只顾了拉长声和尽量扩大音域, 结果忽略了整体美, 脸红脖子粗张着大嘴很不好看。特别是青衣绝不能张大嘴, 唱时要舒展、松驰, 使观众看了不累, 又声情并茂,那才合格。 至于用眼神问题, 不要以为瞪大了眼睛就有神了, 其实总是瞪着眼睛反而会变成目光呆板, 也就是常言说的“眼大无神”了。梅先生的出场, 从来不是瞪着眼睛的, 而是含光, 在亮相的时候提拉一下精神,眼睛才发出光来。按不同的角色规定, 使出不同的眼神, 是塑造人物的第一步。眼神很重要, 眼睛的表情应该是丰富的, 而且要求美, 分人分场都应该有所不同。 李慧芳《西施》 大青衣扮演的都是正面人物, 是古代人物中受封建礼教约束最严的妇女, 所以她们的眼神比起自身的举止动作更为稳重谨慎。比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在薛平贵面前绝对不能直视谈话, 总是低头侧面回避着对方的目光, 偶尔正视一眼, 目光也不能久停, 这是封建礼教所决定的。由于那眼神合乎那时代的常情, 又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所以也就好看了。不能像今天的妇女与熟悉不熟悉的人,经过介绍(包括自我介绍) 之后就谈笑自若了。总之绝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不自觉地带到或套用在古人身上。 《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的眼神更是多种多样:由骄傲、自负、矜持到失意、微醉、以及隐痛又不肯外露感伤一系列的眼神变化运用,都是深化“深宫怨”这一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相对之下“下腰”、“卧云儿”倒不属于最主要的了。 对于大青衣来说, 就是唱慢板时, 眼睛也要含光, 到一定时候再放, 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常言说得好: “眼有戏, 全身有戏”才能引人入胜, “眼无戏, 全身无戏” 就不抓人了。 关于大青衣的形体问题, 一般都以为“头正身正为正”, 其实也不尽然。头也是由内心支配的。但要用得当, 不能乱动, 也不能不动, 当动则动。如《醉》剧中当听“皇上不来了”, 顿时失望和嫉妒的情绪油然而生, 可是出于自己一直身处“三千宠爱一身专”的高贵身份和心理所限, 最多也只能生气地说句“且自由他”, 念到“他”字时头向右侧转, 同时一甩袖, 接起“扎哆呀”感情就出来了。那脖子一梗, 千言万语无限哀怨尽在其中了。有人演“醉酒”,脖子不敢动,可能是怕失身份,其实失掉的是有作用的戏。 有的内心情绪还要用气息来表演。如《醉酒》杨贵妃念那句“三千宠爱一身专”的“身”字时就要用气,同时一提拉腰,也就是一长身,表现阯高气扬的意思,骄傲劲头就出来了。 李慧芳《穆桂英挂帅》“捧印” 梅先生的形体动作,是美不胜收的。有的人说“梅先生演戏,不论从什么角度摄下来都是美的、都是很好的造型艺术。一点不错,即使很平常的动作经过梅先生处理都会舞蹈化。还以《醉》剧的上场那四句念白为例,手势不是一句放下,一句又另起,而是连绵不断,又不显繁琐,最重要的是有助和加强了念白的感染力。 身段的美必须上下身合,又要稳重,脚步不能碎,才大方好看。设计动作要符合剧情,也要适合自己条件。梅先生在《别姬》一折中,在舞剑前的几句潜台词大意是:“您那边喝酒,我去更衣,去去就来”,是边走着边手势接近边幕一转身再偷哭,不像现在有的演员表演在那暂别一会也难舍难分的样子,虞姬看着霸王很痛苦地下场,是不合适的。当然当时虞姬内心是很痛苦,但也不愿被霸王发现,而是强颜欢笑安慰霸王,然后去换装来舞剑,对人物要理解透才好表演。 大青衣不宜多动动。假如自感到僵就总想使点手势或动作来遮僵,往往就很不自然,不如在静中争取给人以气质好的感觉。 李慧芳《盗魂灵》 气质好是什么呢?简单说一方面是演员本身素养,一方面是基本功力。《捧印》中有些幅度较大的动作不提,就是一般的戏,演员的形体训练功底如何?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反映出一个演员的气质来。平时坚持耗腿、下腰、打把子的与素不练功的会大不相同。为了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除勤学苦练之外,多看戏也很必要。提起看戏也有水平向题,我年轻的时候,看梅先生的戏,只感到美,怎么美说不出来,也就无从学起。后来看的多了,增强了理解能力才逐渐能吸收受益。今天青年演员有爱看戏的,也有不爱看戏的。(中青年家务负担大,也是客观原因)我希望年轻的演员尽可能多看戏,通过多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有好处。 也希望青年演员多学文化和文艺理论的书,什么事都一样,学然后知不足,加深认识才能提高自己。千万不要学会几出戏或排演一个新戏一经对外演出了,就算完事了。单凭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再没有加工和努力的必要,就会停止不前的。 在结束我的寄语前还要说上几句,希望青年同行们都要热爱我们京剧事业,共同为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京剧的振兴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演员 2013-06 |
|
来自: cxag > 《京剧名剧名段名家名票文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