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榫卯》背后的故事:电影原型——东山社创办人的古建情缘

 海边的信陵君 2018-07-10

         

        2017615日,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电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粤产电影新浪潮——《榫卯》试映会”在广州的中影南方WE影城正式拉开帷幕。


    电影《榫卯》讲述了一对父子在他乡异地重建家族祠堂的故事,影片以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文化精髓“榫卯”来指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东方与西方的关系,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关系。


    电影拍摄历时一年,摄制组四次集散,辗转广东境内2000余公里取景,拍摄工作日逾100天,在故事片中完整地呈现了一栋福建大厝的重建过程,用独具特色的“工匠精神”,来展现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与电影本质的执着追求。



 “陈氏父子”的剧外原型  

 

    《榫卯》里陈守拙、陈文远父子的原型是国内知名的乡土建筑营造机构——东山社创始人陈氏父子,陈氏父子因与甘小二导演拍摄古建筑修复纪录片而结缘,进而让导演萌生拍摄一部以古建修复为背景的故事长片的想法。


陈氏父子在古建工地


    2013年,陈氏父子受邀来到被赞誉为“广东的香格里拉”的新丰云髻山,在山里潜心一千多个日夜,一手将开发商从浙、闽、赣、皖等地搜集而来的上百栋古建遗存及残余构件修复重构,还原了祠堂、民居、戏台、商铺、凉亭、廊桥等诸多乡土建筑历史风貌,让这些建筑在山林洞幽中涅槃重生,营造了一个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东山社古建作品:云髻山古建聚落


        《榫卯》电影海报之一:东山社营造的徽派古街巷


“陈氏家祠”的前世今生

 

    《榫卯》里复建的“陈氏家祠”位于云髻山,祖地系泉州市永春县,“二落带双边护”式悬山式土木砖石结构大厝;大厝占地1500平方米,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屋组成,共有22个房间、6间厅堂、5个天井,整个建筑做工严谨、工艺精湛、恢弘大气、是一座传统手工艺术的殿堂。


大厝选址意向手绘


    因开发商在拆迁房屋时没有专业测量和系统分类,待陈氏父子接手时,看到的仅是从福建运来的一堆断壁残垣和几十张残骸照片,复建难度极大。 


大厝原始图片


    为配合景区工程进度和电影拍摄要求,陈氏父子组织上千人次泥瓦作、木作、雕工、灰塑等工种匠人,搜集素材、分析工艺、搭建构架、墩接部件、奇迹般地把数万件被拆散的七零八落的建筑碎片恢复成数百年前固有风貌,顺利在电影拍摄的各时间节点完成营造工程。


大厝营造过程


    现实中,陈氏父子也遇到与电影里情节相似的情况,即复建工程后期遇到关键工艺——灰塑缺失的问题,因为古建筑的式微,导致建筑装饰手艺濒临失传,为此,陈老爷子三赴福建,挑选灰塑工艺最为精湛的泉州庄家班,完成了建筑修复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不同营造时段的大厝轮廓



   完工后大厝的局部空间与细节   




 陈氏父子与他们的【东山社】

 

    基于中国乡土建筑逐渐消亡的现状,陈氏父子创办了东山社,专注于乡土建筑的修缮与营造;团队集合一批素质高、设计经验丰富的资深设计师、工艺美术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坚守老手艺的民间工匠,把“为乡土立境界,为工艺传精神”作为立社之理念。


    相对于在云髻山实施的古建筑异地重建,东山社创始团队从情感上更倾向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的实地修缮与提升。“假如有这种机会,我们更希望能操盘古镇、古村落的原址修复活化”,东山社设计总监陈峻说:“只有这样,才能把文脉传承的理想真正安放在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今后的运营之中,进而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回归故里、发扬光大。”


    目前,陈氏父子已完成云髻山的工作,并在广州番禺的紫泥堂艺术小镇中设立东山社乡土建筑营造机构,并把展现传统手工艺的古建筑修缮基地放置于此;此次受组织方邀请,他们出席了电影《榫卯》的试映会与广大观众见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