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山社 ︳结缘紫泥堂,打造国内首个以乡土古建为主题的“民艺文创地标”

 昵称58191998 2018-07-28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帕斯卡

2017年,东山社实施以“古建筑异地重建”为主要方式的文化保护工程,命名为“拾栋宅·古建重生计划”,此项工程的主旨即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并挖掘蕴藏的千百年传承的手工技艺,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航程的起点就选在广州一处遗世独立的文艺岛上,这里有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工业建筑群,有一批怀揣理想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和手工艺人,在这里可精心感受自然与文化的和谐,还有周围的顺德水道和田园阡陌,俨然一幅“良田美池桑竹”的桃源胜景。

▲紫坭岛沿岸风光

紫泥堂创意园概况

这片“文艺的乌托邦”就是广州文创新地标——紫泥堂艺术小镇,紫泥堂位于番禺沙湾紫坭村(原紫坭糖厂),迄今已有60多年历史,是解放后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家拥有自动化榨糖生产线的国有企业,整个园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和设备占地近8万平方米,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紫坭糖厂旧址入选广东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紫坭糖厂旧址一角

2013年,广州市紫泥堂创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保护”和“再造”相结合的方式,为老糖厂注入新生命,公司对厂区重新规划、保留、改造和利用,注入现代新元素,合力打造出具有“工业山水”意蕴和极具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拥有创新科技、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艺术教育、生活休闲等业态的文化村落。

▲紫泥堂创意园鸟瞰图

▲紫泥堂创意园规划图

▲紫泥堂艺术小镇实景

项目缘起

东山社专注于中国乡土建筑营造,多年来积累各领域的设计师、工艺美术师、手工匠人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实践经验,过程中广泛涉及雕刻、木作、铸锻、染织、彩绘、编结等各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制作,为实施民间艺术的众创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山社木作工匠在营造现场

为谋求设计升级,实现“设计留住手艺,共创民艺复兴”的目标,东山社联合紫泥堂,改造原糖厂压榨车间,打造国内首个以乡土古建筑为引爆点的“民艺文创集聚地”,促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项目改造平面图

▲项目改造立面图

项目将集聚以“传统手工艺”为IP的手艺人工坊和设计机构,通过民艺保护传承与展示、文创讲堂、美学论坛,并与时尚、艺术、设计界互动融合,传播当下生活美学与文化艺术,让民间艺术重现新生,进而塑造一批出自“紫泥堂”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实施内容

-- 乡土建筑与工业遗址·对话 --

-- 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共生 --

●建筑与跨界

项目将抢救保护一栋濒临损毁的民间乡土古建筑,采取“异地重建”的方式将建筑移植到现代的工业空间内,构成两个建筑体系的碰撞与对话。

▲乡土古建与工业遗址空间关系图

▲东山社创办人接受采访现场

●展示与交流

项目展示以中国乡土建筑载体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同时并涵盖相关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与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物、实物、手工制品和相应文化空间。

▲项目施工过程中

●文创与孵化

项目集聚若干手艺工坊和设计空间,打造民艺从业者集聚平台,并与广东相关院校和非遗传承人群体建立合作机制,从事民艺文创研发与孵化,打造自有文创IP并实现文化输出。

▲项目古建筑异地重建过程

▲东山社营造的古戏台作品

▲广州大专院校毕业设计展活动

▲著名画家叶星生西藏绘画艺术与藏品展

▲紫泥堂五周年年会——东山社创办人受邀发言

未来展望

全国首例

工业遗址+乡土古建”文创空间

广东独特

传统手艺+现代文创”产业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