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秦王888 2018-07-10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这是清代王世祯《高邮夜泊》中的两句,王世祯在清代可谓文学牛人,而他就曾写过 “国士无双秦少游,堂堂坡老醉黄州。高台几度文章在,果是江河万古流”(《秦邮杂诗》)这样的诗句,可见他对秦观颇为赞赏。
  而这位众人眼中风流倜傥的秦淮海,实际上并非一个潇洒柔弱的白面书生,反而是一个多髯公,他体形高大,身材壮硕,且大腹偏偏,他本人曾在《睡足寮寄震、鼎二弟》中自嘲道“与物无营但欲眠,客来从笑腹偏偏。秋生淮海凉如水,得句还应梦阿连。”单纯而可爱。
  可正是这个形貌不十分俊美的淮海先生,却和当年的柳学士一样,深受民众的欢迎,在当时,可以说其粉丝众多,可谓“盛行于淮楚”。这主要源于其词风流,遥想当时的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发达,众位闺中千金和青楼歌妓们因文想人,能够写出那样缠绵悱恻、婉约纤细文字的人,必定也是貌似潘安了。
  宋英宗治平四年丁未,即1067年,十九岁的秦观娶潭州宁乡县主簿高邮徐成甫之女,名文美者。所以并不象一些野史中所说,秦观与苏轼之妹苏小妹并无姻缘关系,实际上苏轼本人是十分喜爱秦观的,他曾在少游死后发出“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伤感。
  虽然秦少游本人对柳屯田很是不屑,当东坡责备他“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他惊急交加中忙着辩白“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但他确实是和柳七前辈一样过着浪迹青楼的生活,因为他政治上一直不得重用,而且因为受“蜀洛党争”的牵连一贬再贬,心情自然沉郁,心怀百忧的他,恐怕只有暂时逃遁于那些妓院青楼,在听歌看舞中暂时忘却世俗的烦忧了。
  少游天性钟情,自然也深受歌妓们欢迎,那些娄宛儿、陶心儿想必也是此时与之结为红颜知己的。少游一生颠沛流离,与妻子家人分别良久,寂寞的人生之旅中,可能只有这些人能让他稍微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吧。
  在众多资料中,惟一得到秦少游承认的侍妾就是边朝华了。宋代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
  秦少游侍儿朝华,姓边氏,京师人。元祐癸酉(1093)纳之。尝为诗曰:“天风吹月入栏杆,鸟鹊无声子夜间。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时朝华年十九。后三年,少游欲休真断世缘,遂遣归父母家,以金帛嫁之。朝华临别,涕泣不已。少游作诗云:“月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年终当一别离。”朝华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来曰:“不愿嫁,愿乞归。”少游怜而复取归。明年,少游出倅钱塘。至淮上,因与道友议论,叹时光之遄速,谓朝华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亟使人走京师,呼其父家,遣随去。复作诗云:“玉人前去却重来,此度分携更不回。肠断龛山别离处,夕阳孤塔自崔嵬。”时绍圣元年五月十一日,少游尝手书记其事情。未几,遂窜南荒。
  后,唐寅阅读《墨庄漫录》偶见此事,遂作诗嘲少游云:“淮海修真遣朝华,他言道是我言差。金丹不了红颜别,地下相逢两面沙。”试想黄泉下,若少游、朝华可以相见,真不知二人是会有何感慨。
  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中有如下记载:
  秦少游姬人边朝华极慧丽,恐碍学道,赋诗遣之,白傅所谓:“春随樊素一时归”。未几,南迁过长沙,有妓生平酷慕少游词,至是托终身焉。少游有“郴江幸自绕郴州,为谁流下潇湘去”云云,缱绻甚至,岂情之所属,遽忘其前后之矛盾哉?藉令朝华闻之,又何以为情?
  其意同唐寅。
  所谓少游钟情,钟情之人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放情滥情之人呢,可叹,可叹……
  朝华后来婚嫁与否,不得而知,但是那位“酷慕少游”的歌妓,据上文所载,“及少游卒于藤,丧还,妓自缢以殉。”又是可泣可叹之事。
  亦可见,世间钟情之人若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