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可以是这样的:我们一起风雨兼程

 mastereye 2018-07-11

                                 投资可以是这样的:我们一起风雨兼程

                                   ——与格力6年相伴的一点感悟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摘自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

 

    4月27日晚,格力电器公布了14年度年报,最让股东感动的并不是它那份依然靓丽的财务报表,而是令人大大吃惊、大感意外的优厚分红:10转10派30元(含税)。于是作为持有她6年有余的小股东,自己赶紧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自己首批持有成本8元左右(前复权),后来进一步买入至成本17元多。按18元计算,股息率16.67%!这个股息率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依照这个股息率水平,自己再持有五年就全部收回成本了!你说,持有这么一个优秀企业,如果我卖出它,是不是就是个大大的傻瓜?!

    巴菲特曾经有言,他希望的持股就是永远(这话许多人就是弄不明白),如果让他卖出一家优秀企业,就像卖出迈克尔乔丹一样愚蠢。今天,自己对于老巴的这句话,可以说理解得更为深刻了。原来,投资可以是这样的:我们一起风雨兼程!

    在今天的中国股市,依然流传着这样一句真言:七赔一平二赚。这言下之意就是说,股市本身就是个搏傻游戏,我们赚来的钱也是建立在别人赔钱的基础之上的!

    确实,如果我们将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算作一家大企业的话,看着每天的巨量换手,如果考虑到这其间的摩擦成本,它确实是一个零和游戏,甚至说是一个负和游戏。不是自己矫情(恰恰相反,自己倒是特别喜欢有钱的感觉,因为实现了自己的财富自由梦想,更可以享受到人生的那种宁静感),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将自己家的大部份资产投入这样一个搏傻游戏、负和游戏之中,且不要说赔钱,就是赚了钱这与参与赌博又有什么区别呢?!更不要自己还要从这个市场游戏之中,要付出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幸运的是,自己从一些投资大师的理论中,更是从自己持有格力电器这样一些优秀企业的亲身实践中,更加体会到了另一种别样的路:投资可以是这样的,我们与优秀的企业一起风雨兼程!

    1、投资要与优秀的成功企业为伍

    曾经影响过上世纪90年代一代人的诗人汪国真在其“热爱生命”写道:“我不想去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知为什么,自己特别喜欢他的这几句诗句。但是,在波云诡谲的股市投资市场,远远谈不上如此浪漫与诗意。因为,我们要的是成功,而要想成功,其实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与成功的优秀企业为伍,与成功的优秀企业风雨兼程。

    自己先前说过,在中国A股市场,如果研究透了两家企业,投资的实践就应该差不多修练到家了。哪两家呢?一家是贵州茅台,因为“幸运且能干”的企业;一家是格力电器,因为“因能干而幸运”的企业。如果说,贵州茅台这样的企业因为其“幸运”还好识别的话,格力电器这样的成功企业识别起来,就更需要一种“慧眼”了。

    自己对于格力电器的挖掘,其实还是受到彼得林奇说的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牛股的启发,因为自己家的空调就全部是格力的,而且因为想投资格力,自己想当初竟还傻傻的在自家的小区数一数格力空调的装机数量。其实仅仅有此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知道,格力电器其实是从想当年至少400多家的空调企业中血拚出来,投资于此种类型的企业,仍然是自己反复所说的,等其相地胜出之时。

    在中国股市一向有一个投资的悖论令自己迷惑不解。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那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其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一定要远胜于那些小企业;然而,一到了股市里却正好相反,因为更多的资金更是喜欢小的,所谓深度患有小盘偏爱症是也。这个道理当然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市值50亿的企业,达到100亿市值就翻一倍,而一个市值1000亿的企业,翻一倍就要达到2000亿,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细细剖析,其实这种“理论”其实还是炒作的思维在作怪。因为就投资来讲,最最重要的还是确定性,而在行业内已相对胜出,特别是奠定领军地位的企业其“强者恒强”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那些甚至还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企业。这个道理太浅显不过,因为我们无法从现在的孩子中挑选出谁未来将是打网球的李娜、打蓝球的姚明。

    其实,正是差不多从2006年以后,格力电器便以其强大的品牌美誉度(好空调格力造)+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同行业内最高的净利率)+全产业链优势(占用上下游资金,等同于无息贷款)+独创的销售模式(经销商共同持股)+不断保持技术创新优势(研发不设上限)+特有的企业文化(忠诚、节俭)+优秀的管理层而开始傲视群雄,甚至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全世界崛起的不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其实事实证明,如果这几年,当格力“相对胜出”之后,其中的任何一年投资也是对的,哪怕是从2007年的高点不小心介入,如果多付出一点点耐心,其回报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而且还是在七年漫漫熊市之中。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赢利模式呢?显然这就是所有投资者与优秀企业的共赢模式。我想,在这里股市上那种“七赔一平二赚”的魔咒,终于被优秀的成功企业化解了。这种赢利模式,不仅道德,而且共赢,不管别的投资者如何,自己真是心向往之!

    说一点题外话,你说,现在国与国之间都在倡导共赢,为什么股民之间还如此搏杀,非弄个你死我活呢?!

    2、与成功企业为伍考验的是忠诚

    在中国股市总有一些是非不清的所谓理论、名言,迷惑着股民们的心灵。比如,本人入市之初就听到有的专家告诫,千万不要爱上你的股票。如果说,从投机的角度讲,这大抵是对的,因为股票在他们眼里不过是搏杀的筹码,然而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自己认为如果你真的是发现了一家优秀的企业,如果不是爱上她,我想你至少也要付出你必要的忠诚!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机构始终是进进出出于格力电器的流通股东之中,更会有无数的投资者在其间跑来跑去,然而真正从头吃到尾的投资者又有多少呢(自己也仅仅是持有6年有余,所以对那些这么多年来始终不离不弃的投资者更是充满敬佩之心)?!

    当然,我所说的这种忠诚,并不是不管不顾的愚忠与盲目持有。

    比如,价值投资者们在对卖出所持企业之时,一般界定了三个条件:1、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2、股价太疯狂了;3、发现了更好的标的。然而,自己认为,为了严格约束自己的这种“忠诚”,最好的办法是去年第3点,即“发现了更好的标的”,因为有时它常常成为自己换来换去的借口,弄不好反倒真的成为了拔掉鲜花去浇灌杂草!

    至于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则更需要投资者自己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比如,格力电器这些年来,始终遭受到市场的一个广泛质疑,便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问题。然而正是在这种质疑声中,格力却已经是连续多年的“超预期王”!

    且看她这些年的收入与净利增长情况:

    07年    收入380.09亿,增长44.33%    净利12.7亿, 增长83.56%;

    08年    收入420.32亿,增长10.58%    净利21.03亿,增长65.60%;

    09年    收入424.58亿,增长1.01%      净利29.14亿,增长48.15%;

    10年    收入604.32亿,增长42.32%    净利42.76亿,增长46.75%;

    11年    收入831.55亿,增长37.60%    净利52.37亿,增长22.48%;

    12年    收入993.16亿,增长19.43%    净利73.8亿,  增长40.63%;

    13年    收入1186.28亿,增长19.44%  净利108.7亿,增长47.63%;

    14年    收入1377.50亿,增长16.12%  净利141.55亿,增长30.22%。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一组多么漂亮的增长数字!看了这组数字之后,她哪还像什么触及到天花板的企业?!

    当然,任何企业也有其成熟的一天,格力电器由于基数的增大,其增长速度或许将来要放缓,甚至将来要进入所谓的成熟期。但是成熟期的优秀企业就不能投资了吗?就此,自己先前也是写过一篇小文的,链接于下,不再重复。

    3、真正的投资者并不希望上涨太快

    在当下的牛市火爆行情之中,格力的上涨幅度应该说是较慢的,其市盈率估值一度排在2600多只股票的最后几名。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作为她的投资者,又或多或少地受着那种煎熬。

    然而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企业并不需要上涨太快,因为她始终保持这种低估值状态,好处至少有二:一是如果我们有现金流,可以持续买入;二是分红之后进行再投资,这本身就是一种复利。如果它上涨太快太疯,或许倒真的让人“煎熬”,踌躇着是否要考虑卖出了。其实就自己本身而言,之所以坚持持有她6年多不动揺,一个很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低估值,让自己找不到卖出的理由!

    老巴对自己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一向是认为不要偏离其内在价值太高,当然也不要偏离太低,自己以前看到这一点时,还曾经大惑不解,而现在,自己当然早懂了。

    行文到此,其实我们还是要重温一下投资大师们的“大道”:

    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他们或许在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如果不能掌控情绪,他们将无法从投资中获利。

    作为他的最优秀的学生,巴菲特解释道: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三个重要原则:首先是将股票视为企业一样,“这将给你一个完全不同于股市大多数人的视角”。其次是安全边际的概念。”这将赋予你竞争优势“。再次是对待股市具有一个投资者的态度。“如果你具有这种态度,你就能战胜股市中99%的人,它可赋予你巨大的优势。”

    格雷厄姆说:“真正的投资者几乎从不被迫出售其股份,也不会天天关心股票行情。”

(摘自杨天南翻译的《巴菲特之道》206页)

    投资的道理真的并不复杂,明白了这其中的“大道”,我们为什么还非要念念不忘那些是非不清的“小道道”呢?!自己持有着格力电器这样优秀的企业,还天天研究那些“天花乱坠”的企业干啥呢?!

   

    按:本文只是自己投资格力电器的一点感悟,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同时,本文首发于雪球,码字不易,其它媒体或个人转载,请予以说明出处和作者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