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套路排行榜,它必须排第一

 微笑如酒 2018-07-11

叮当出生之前,编辑好友送了我一本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的著作《游戏力》。老实说,当时看的时候,还有点晕。


但现在叮当两岁半了,我回头想想,这本书简直不要太给力,妈妈们必须掌握的套路之王啊,无数次想到要推荐给你们。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下,书里教会我的“独孤求败”的绝招啊。



科恩在《游戏力》里,提出了“游戏力”的概念,他说: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


孩子有行为问题时,往往是他们不懂表达自己需求和感受的时候。这时,游戏就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


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孩子,也可以在游戏中传递帮助给孩子。


我平“对付”叮当的时很多方法,就是来自“游戏力”的套路啊。


在书里,科恩列出了几百种游戏方法。


我实践后发现,其实不必拘泥于书中的玩法,完全可以自创一些贴合我们生活的新玩法。


结合育儿中的一些核心点,我总结出了三大主题,分别是联结游戏、自信力游戏、合作游戏。


对应每个主题,我列举了我和叮当相处的一些 “有实操性”的游戏玩法


当然你们还可以大大开动脑洞,举一反三,延伸一些新玩法啊。



一、“联结游戏”,让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牢牢扎根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联结”。


指的是父母和孩子的依恋关系,联结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孩子的生命里牢牢扎根。


但有时联结会中断,比如因忙碌忽视了孩子,因打骂伤害了孩子。


这时候,我们不用花时间在自责上。


因为亲子游戏,是我们重新进入孩子世界的入场券。


前几天,我忙着写推文,刘先生也在忙他的事。


一整天,我们忽视了叮当的存在。等我们终于闲下来时,发现他脾气有点坏。


来不及自责,“老司机们”交换一下眼神,刘先生立刻用游戏“破冰”。


“要不要骑马去森林看大老虎啊?”叮当眼睛突然就亮了,三下两下爬到刘先生背上。然后刘先生很夸张地背着他在“森林”(客厅)里巡游一遍;老母亲也配合地趴地上扮起了“动物”,供叮当同学观摩……


玩了一圈下来,叮当笑得很开心,我们就此“冰释前嫌”了。


我想,游戏力的魔法,或许就在于这种“可触摸”的温暖吧。


除“骑马”外,还有很多有身体触碰的游戏,都可以归为联结游戏。


比如我们经常和叮当玩的“摇摇车游戏”:我两腿并拢,让他坐我脚上,他“投币”完,我抬起脚,随着韵律上下摇摆……


还有一种“间接接触”的游戏,比如“扔球”。飞来飞去的球,就是孩子和我们之间的桥梁,孩子在“接球-投球”的过程中,一次次感受到和父母的联结。


还有一种玩法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消失—存在”,比如叮当特别喜欢的“躲猫猫”游戏,木头人等。


我和叮当经常玩一个“假装看不到你”游戏 :


明明叮当就在我眼前,但我会突然装作看不到他,嘴里嚷嚷:“哎呀,妈妈眼睛进沙子了,叮当宝宝在哪里啊!”


接着,我装作很着急地到处找,四处摸索。


然后,叮当马上就跟着我身后说:“妈妈,我在这”。


我胡乱摸了一通之后,突然抓住他的手,装作很惊喜的样子:“哇 我的宝宝在这里啊!”


最后来个大大的拥抱。


这种夸张又热情的举动,对他来说是满满的“惊喜”,屡试不爽!


“木头人”游戏也特别有意思


有时我会突然说:“宝宝,你看妈妈变成了木头人。”


然后不说话不笑。


叮当就会各种来扣我眼睛、鼻子,挠痒痒,过程中我也会冲他做些鬼脸,但就是不说话不笑。如果最后我输了,就换他,不过他一般很快就笑了。


当然,我们也会让刘先生加入进来。不过刘先生是淡定哥,一般我们很难把他逗笑,这时我和叮当会想尽各种馊主意,详细的我就不说啦,你们自行想象哈。


虽然刘先生经常对我无厘头的举动很无语,但我们在玩这些游戏时,真的很开心。


注意点:


①玩这种游戏需要“放下父母的架子”,但也不要“勉为其难”,可以从自己能接受的游戏类型入手。你要觉得自在,才能把这份放松的心情传递给孩子。


②在游戏的选择上,小点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身体接触的游戏;大点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间接接触的游戏,比如扔球之类的。



二、“自信力游戏”,让孩子的翅膀更强壮。


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刷出“存在感”,还可以让他找到“力量感”和“掌控感”。


1、最简单的“自信力游戏”——“过家家”。


在“过家家”游戏里,孩子通过假想体验,获得“掌控感”,从而获得自信。


最近,叮当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什么都想自己来。


我们就发明了一个“照顾小恐龙”的游戏:叮当把小恐龙当成自己的宝宝,每天照顾它的生活起居,从刷牙到吃饭、洗澡、哄睡,一件不落……


在“照顾小恐龙”的游戏里,他变成那个更有担当,更有力量的角色。回到生活中,自然变得更加自信了。


2、最有力量感的“自信力”游戏—— “身体对抗类游戏”。


比如,我们经常和叮当玩的 “枕头大战”。在对战中,“攻守”不断调整,会让他找到自己的力量和边界。


比如 “抓逃游戏”:我们可以扮演螃蟹(就好比是坏角色),用手环抱孩子,让他挣脱出去,享受胜利的感觉。


还有间接的”身体对抗游戏”,如“撞车游戏”(我们各开一辆坦克,再沙发上移动前进。他凶猛进攻,我弱弱对抗,然后我被干掉,车子被撞翻……)、“开枪游戏”(我各种躲藏,娃开枪射击我,biubiubiu,我倒地装死....),都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力量感”。


PS:撞车游戏一般叮当只会分给我一辆破车,他呢是豪华大车.......别笑,有男娃的家里每天是各种上演砰砰砰杀杀杀.......


注意点:


①玩这种游戏要尽量让孩子定“玩法”,让孩子赢。


②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步提高难度。让他感到挑战,同时不会受挫。


③如果游戏中,有人感觉不舒服或受伤了,要及时喊停。


④在游戏的选择上,小的孩子比较适用“过家家游戏”,大的孩子比较适用“身体对抗游戏”。



三、“合作游戏”化解和孩子的冲突,赢得合作。


很多时候,我们用一些“说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效果常常不理想。


但和孩子玩游戏时,他们常常很积极配合。这是因为,我们是用孩子的方式跟他们沟通


“合作游戏”就是把孩子不愿做的一件事情,变成游戏。


比如,前几天,我们放好水要给叮当洗澡,他还沉迷在拼磁力片上。


小姨想尽办法劝了半天,他就是不肯去。


然后我看到他拼了个磁力片“杯子”,套路来了,假装很好奇地说:“哇,这个杯子你拼得真像啊,不过妈妈很想知道它能不能装水呢?”


叮当一听,立刻屁颠屁颠地跑去洗手间了。


类似这样巧妙把“任务”变成游戏的方式,在育儿日常里,真的多到数不清啊。


比如穿衣服、刷牙、爬楼梯、回家这类头疼的事,都可以变成游戏。


秘诀就在于,把它变得“好玩”。


还有一种 “情景重现游戏”,也可以化解冲突。


比如有一段时间,叮当睡前各种作,翻来打滚就是不睡。


我们就在白天跟他玩“我就是不要睡觉”游戏。我来扮演叮当,他扮演妈妈。


叮当说:“宝宝,我们睡觉吧!”


我答:“我不想睡,我就是不睡!”


然后假装发脾气,哭闹,打滚,各种不配合……(怎么夸张怎么来)


叮当看我的表演,常常哈哈大笑,就像照镜子一样。


几次玩下来,他睡觉好很多了。


(这个游戏灵感来源于,有次我把叮当哭闹时的样子录下来,事后给他看,他看着视频里的自己大笑不已。)


还有一种“情景重现”游戏,是呈现出冲突时,父母生气的样子,化解孩子对父母发怒的恐惧/抵触情绪。


比如对出门前总是很拖拉的孩子,就可以这么玩。


爸爸:“你还不出门,我要生气啦!我真的生气啦!”


然后配上夸张的表情、语气、动作,装作晕倒,捶胸顿足之类的,越滑稽越好,逗笑孩子。


注意点:


①在“合作游戏”里,幽默感和想象力,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②在游戏的选择上,小一点的孩子,适用“化无聊为有趣”的游戏方式;大一点的孩子,适用“情景重现”里的第二种方式,大人自我丑化的,孩子会很受用。


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最需要的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也是孩子行为问题的根源


“联结游戏”和“自信力游戏”就是为了这两个需求量身定制的。


如果说这两个主题更着眼从源头上去消除孩子的行为问题,那“合作游戏”就更多着眼于行为问题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当然,游戏,不只是“最无敌”的育儿套路,还是真正走心的沟通方式。


它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融洽,当然生活也更有趣呢~~


正如科恩所说:“如果游戏力成为你的育儿指南,那么你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说:“我有一个天堂般的童年。”


   丹妈碎碎念            


本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游戏主题“情绪管理游戏”,非常值得说,但因为情绪管理这个问题相对复杂。但限于篇幅,就忍痛分成两篇吧。


每个父母,在和孩子玩这件事上,都潜力无穷,有着和自己孩子的独家玩法,你们可以在这些方法上随机应变。


说实话,我在家是很无厘头的体质,特别能跟娃放开来玩,各种恶心矫情的话,天马行空的想法,都能用在儿子身上。连刘先生都大呼受不了,甚至还被人指责没有当妈的样子。但是又怎样呢,至少我跟孩子在互动过程中是非常快乐的,我感谢孩子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变得更有趣,我也相信,这会是他生命中美好的童年回忆。


每天抽出10分钟陪孩子玩游戏吧,效果也许会超乎你想象的哦~~也欢迎你们在留言区,分享一些你和娃的玩法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