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泰山古姓氏探夹谷

 摩西图书 2018-07-11

泰山古姓氏探源 (2011-10-27 16:06:45)

地处泰山脚下的泰安地区,历史上有过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古老姓氏,仅据史载举例如下,以飨网友。

钟离:战国时无盐邑(今东平县)人钟离春(生卒不详),著名才女;

胡母:如西汉人胡母生,他因研究《公羊春秋》,而成为景帝博士。西晋人胡母原,为大尉长史,后改为河南令。其子胡毋辅之,甚有名望。仕至扬武将军、湘州刺史;

夏侯:东平人夏侯胜和夏侯建父子二人,是西汉武帝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武帝时均立为博士;

高堂:西汉前期著名儒生高堂生,新泰人,是西汉今文礼学的最早传授者。三国魏国官吏高堂隆,经历了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三朝,历任散骑常待、太史令、光禄勋等职;

冥:泰安人冥都,是汉丞相史;

嬴:汉代东平人嬴公,师承董仲舒研读公羊《春秋》,官至昭帝谏大夫;

凉:三国魏时凉茂,任泰山太守;虚,湖北进士虚昌诒,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泰安知府。

令狐:唐代令狐楚曾到天平(东平)县做官;宋代令狐相如,绍兴时积进士;

士:宋代东平人士建中,石介非常称赞他的文才,官至兵部员外郎;

完颜:金元时期人完颜守真、完颜碧均为,都任过东平府知府。1162年,完颜阿合速金时为宁阳县尉,修宁阳县城;

夹谷:元代东平人夹谷之奇,官至吏部尚书;

耶律:元代耶律有尚(公元 1235—1320),辽东人,祖父在东平为官,遂以东平为家。后任昭文馆大学士。

艾 :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其居艾陵,人们便称其为艾孔。他的后代就以艾孔居住地名"艾"字为姓。艾陵故址,在今泰安市郊区东南。史书记载,齐国与吴国曾战于此,吴胜齐败。

鲍:出自姒姓。《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夏禹之后,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出仕,食采于鲍邑(今山东历城东),因以为鲍氏,称鲍敬叔。鲍敬叔子鲍叔牙,故里为今新泰市北鲍。

博 以居住地为姓。《中华万姓溯源》云:"博为春秋邑,在今泰安县东南,或因居邑取氏。"博邑故址,在今泰山区旧县。

阐据:《中华万姓溯源》载,春秋鲁国有阐邑(今山东宁阳境),或因邑得氏。《宁阳县地名志》载,阐邑"似在今鹤山乡黄家西皋附近,大汶河南岸。"

郕:成叔武的后代,以国为姓。周武王的第五个儿子叔武,被封于郕,叫郕国。叔武的后代就以国名"郕"为姓,或去邑为"成"姓。郕国的故址,在今宁阳县东北,临近县城。

城阳 : 周武王时,把第五个儿子封于郕,他的后代迁到城之阳,就以"城阳"为姓。

岱 :以居住地为姓。《中华万姓溯源》云:"泰山又称岱宗,当以居于岱宗而得氏。"意为居住泰山者,以岱为姓。

肥 :因是肥子国后裔的散落处而得名。迁来者就用原来部族的名称"肥"作为自己的姓氏。

浮丘 :古代地名。居此地者以地名"浮丘"为姓。浮丘故址,在今新泰市西北17公里处的浮丘村。

刚 :《姓氏考略》云:刚氏当以地为氏。刚邑故址在今宁阳县城东北16公里的堽城里。

工娄 :《中华万姓溯源》云:"春秋遂(今山东宁阳西北)有工娄氏,或工偻氏。"

谷 :清王相笺《百家姓考略》云:系出夹谷氏。齐公子尾孙封于夹谷,后姓谷氏。夹谷故址,在今新泰市谷里。

蒿 :春秋时齐国有蒿地,居住者以居住地名"蒿"为姓。蒿地疑为泰安蒿里山一带。

颌:《左传》云:"因氏、颌氏、工娄氏、遂氏,飨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注》:"四族,遂(遂国,故址今山东宁阳西北)之强宗有颌氏。"

郈:是成叔的后代,以封邑为姓。春秋时,鲁孝公的八世孙成叔被封在郈邑。成叔的后代就他的封邑名"郈"为姓,有的去邑字旁以"后"为姓。郈邑的故址,在今东平县南6公里的郈亭北。

讙 :以居住地讙邑为姓。讙邑亦名下讙、欢邑,故址在今肥城县城南大汶河北岸的南夏晖村。讙邑居住者以居住地"讙"为姓。

夹谷 :以邑为姓。新泰市境内有一古邑叫夹谷,齐公子尾孙封于此地,齐鲁也曾盟于此。其后代以邑名"夹谷"为姓。

邝 :渊源同旷姓。

旷 :师旷的后代,是以王父(即祖父)名为姓。师旷故里为今新泰市南师店。他的孙子就以他的名"旷"为姓。

林:比干的后代,以出生地为姓。比干为商纣王的叔父,后被商纣王剖心而死。其妻时有孕,逃长林而生子名坚。周武王克商后,因坚生林而赐姓"林"。传长林在今新泰放城一带。

柳:柳下惠后代,以邑名为姓。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孝公有一后裔名展禽,被封在柳下邑。因其生前讲究礼仪,死后谥号为"惠",人称柳下惠。其后代以其封邑名"柳"为姓。柳下邑故址,在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

柳下:出自姬姓,以食邑名为姓。春秋时鲁孝公之后有展氏,展禽食邑柳下,死后谥号为"惠",其后代有的以其食邑名"柳下"为姓。柳下邑故址,在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

飂  :据《华夏姓氏考》云:以国为姓。飂为古国名,其地在南阳一带。所谓南阳,指今泰山以南,汶河以北一带,以在泰山之南,故名。古时居于飂国者,有的以国名"飂"为姓。

隆: 以居住地为姓。春秋时有隆地或作龙邑,居住其地者以居住地名"隆"为姓。隆地故址,在泰安东南之乡城。

泮: 以居住地为姓。《中华万姓溯源》云:"古有泮河,在今山东泰安境,或因水得氏。"泮河,位于泰安市泰山区西南部。

邱:左邱明后代,以名为姓。左邱明,春季秋时人,《左传》作者,故里为今肥城衡鱼。后代以其名中的"邱"为姓,现已传八十多代。

蛇丘:以居住地为姓。周代遂国有蛇丘邑,居住者以邑名"蛇丘"为姓。蛇丘故址,在今肥城南。历史上的复姓,后改为"蛇"姓。

盛以国为姓。《中华万姓溯源》云:"出自姬姓,周之同姓国有盛国(今山东宁阳东北),亡于齐,其后以国为氏。"盛国即郕国。

输 :以邑为姓。春秋时鲁国有输邑,居住者以居住邑名"输"为姓。输邑故址在今宁阳东北。

束:它出自疏姓,疏姓系出田氏,齐之疏族,自为疏氏。清光绪三十三年《宁阳县乡土志》记载:"东疏、西疏二村,土人掘地得石碣,云是汉两疏故里。"据史书记载,疏广、疏受为叔侄,汉时从东海兰陵迁来。广之裔又去疏之旁为束氏。

松: 据《元和姓纂》所载:"秦始皇(封泰山时)遇雨避松下,封松为五大夫。后人氏焉。"

肃:叙武的后代,以谥号为姓。今宁阳东北有个古国叫郕国,也叫盛国、成国。始国之君是周文王的儿子叙武。叙武死后的谥号是"肃",他的后代就以他的谥号"肃"为姓。

宿:太昊的后裔,以国为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太昊的后裔于宿邑,即宿侯国。宿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国名"宿"为姓。宿国的故址,在今东平县东平镇西4公里的宿城镇。

遂:据《姓源》记载,周代遂国为子爵国,后被齐所灭,子孙以原国名"遂"为氏。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遂国在"今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交接处有遂乡,是其地。"

题:因避祸改姓。《肥城县乡土志》云:"元宗室国变后流于肥,筮阙姓得题字。世居西南乡白庄,其迁居平阴者为望族。按肥,即肥城。

菟:以地为姓。是"菟裘"姓所省为"菟"姓。菟裘故址,在今新泰市楼德。菟裘春秋时,秦国赢姓的后裔,有封菟裘邑者以封邑名"菟裘"为姓。菟裘故址,在今新泰市楼德镇。

汶 :以水名为姓。汶水,今名大汶河。其入大清河,经东平湖进黄河。居住这一带者有的以"汶"为姓。

无盐: 以邑为姓。春秋时有无盐(毋盐)邑,居此地者以邑名"无盐"(毋盐)为姓。无盐(毋盐)故址,在今东平东。

须 :以国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太昊风姓之后,有须句国,在今东平县东南,治所在小安山东6里张家庄。

须句: 以国名为姓。太昊的后裔,封于须句,其后代以国名"须句"为姓。须句国故址,在今东平县南。

盐 :以居住地为姓。《中华万姓溯源》云:"春秋齐有大夫为无盐(地在今东平东南5公里处的无盐村)氏,后省为盐氏。"

阳: 春秋时鲁国季孙氏有个家臣名阳货(《史记》作阳虎),因封邑在阳关(岱岳区阳关)而得氏。

遇 :以居住地为姓。《中华万姓溯源》云:"春秋鲁有遇地(今山东曲阜与宁阳之间),或因地得氏。"

章 :以国为姓。三代时期,在现在的东平县章城有个鄣国。公元前664年被齐国所灭,其子孙去"鄣"字的邑旁为"章"姓。

铸: 以国名为氏。西周时有铸国,故址在今肥城南,居铸国者,以国名"铸"为姓。

寿 :是"铸"姓省金,而为"寿"姓。但不读(shòu),仍读(zhù)。

左:左邱明的后代,以官名为姓。春秋时,晋、楚、鲁都设立左史官。鲁国左史邱明的后代,以其官名中的"左"字为姓。左邱明的故里,是今肥城市衡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