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养廉银“最高是工资的100倍,年入百万,为何却还不够用?

 图说历史 2018-07-11

明朝朱元璋出身贫苦,落魄之时对当官的印象不怎么好,认为”凡官皆贪“。因此他当上皇帝后,做官的就比较惨了,俸禄极低,勉强养家糊口。清朝承袭明制,官员俸禄虽然比明朝多一些,但仍然很少。官员毕竟也是人,你不让我吃饱饭,那我只能用手中的权力去贪。雍正帝在位时,为了防止官员贪腐,发明了”养廉银“。

先说一说清朝官员工资到底有多低!知县”每月支俸3两“,还不够全家一个星期的开支。我们常说的”七品芝麻官“,一年俸禄才45两,每个月还不到4两。有人说这都是小官,那么大官又如何?清朝一品大员的俸禄也仅是200两。举个例子,雍正宠臣李卫,官居浙江巡抚,一个二品大员,一年俸禄155两。如此低的工资,养家都困难,更何况还要各种孝敬上级,不贪都不行,于是”养廉银“应运而生。

”养廉银“并不是俸禄,而是相当于今天的”工资补贴“,为了实现高薪养廉,清朝”养廉银“最高是工资的100倍。台湾巡抚刘铭传和李卫级别一样,都是二品官,年俸155两,但是”养廉银“却高达一万两,最高时是一万五千两,正好是工资的100倍。最高的是总督,”养廉银“可以达到2万两。清中期一两白银折合现在人民币,大约在300-600之间,取中间值400,总督年收入最高能达到800万。

尽管年入百万,为何却还不够用?以至于实现了”高薪“,但没有”养廉“,反而加重了贪腐呢?第一,”养廉银“既是工资补贴,又是办公经费,当官的一般都会有很多仆从、师爷、幕僚,雇佣这些人的钱就出自”养廉银“,只有不到四成的”养廉银“可以用于官员自己生活。第二,下级官员要给上级各种”冰敬“、”碳敬“。第三,”高薪“助长了官员的豪奢之风。所以,即使”养廉银“是工资的100倍,仍然不够用。

”养廉银“的实行还是收到不少成效,从雍正到乾隆中期,贪腐大案明显减少,广东巡抚年羹尧、广西巡抚孔毓珣等前往赴任,都一概拒绝下属例行节礼。可以说,这项制度是清朝反腐的一大成就。

但是乾隆时期,清朝财政困难,经常打”养廉银“的主意。到了嘉庆年间,”养廉银“已经不多,再七扣八扣到手也没多少了,更何况白银贬值,物价飞涨。所以官员贪腐再度猖獗,”养廉银“不仅背离了建立的初衷,反倒加重了民间负担。值得一提的是,”养廉银“大部分只发给高级官员,低级官员很少能拿到手,至于胥吏这种没有正式编制的,工资都没有,更别提”养廉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