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癌的治疗方法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7-12

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现有的治疗手段各有自己的适应证和限/制,合理地、有计划地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临床分期采用合适的综合治疗措施,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点及预后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同:

①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a)病人可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和(或)放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b)病人可采取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远处转移的晚期病人以姑息治疗为主。

②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一)手术治疗:

在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效果最佳,为首选治疗方法。肺癌手术的目的是要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和局部的转移淋巴结,延长生存期。手术治疗对象要求无远处转移,局部侵犯范围局限。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所有Ⅰ期以及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均应进行以治愈为目标的手术治疗。英国的Sepesas报告20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Ⅰ、Ⅱ期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8.5%和31.5%。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也应首选剖胸探查,力争行规范性的根治手术,当彻底切除有困难时,仍应尽可能切除肿瘤,解除肿瘤负荷,对残留病灶术后补充放疗。Mountain报告手术切除NSCLC408例,其中Ⅲ期的5年生存率仍可达25%。对Ⅲb期和Ⅳ期的NSCLC病人,只适合于化疗或其他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中属局限型占15%~20%,广泛播散型占70%~80%。根据文献报告,当小细胞肺癌被确诊时,70%~80%的病人已有淋巴结远处广泛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是纵隔淋巴结转移,其次是脑、肝、骨、肾上腺、皮下等处的全身转移,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小细胞肺癌应被视为一种全身性疾病来对待。对小细胞肺癌除非在确诊时无区域淋巴结或全身转移,病灶仅局限为T1、T2者可先手术切除者外,其余均应采用有效的联合化疗,待病变缩小到一定程度达到CR或PR后,再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来祛除病灶,达到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周期的目的。

(二)放射治疗

放射线作用于癌细胞的DNA分子,引起断裂;射线引起的电离物质又可使癌细胞发生变性,从而对癌细胞起杀伤作用。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放射治疗是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在一些早期肺癌,因高龄或内科原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病例,放射治疗可作为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手术后放射治疗用于处理术后的阳性切缘病例。最后,放射治疗也可用于控制肺癌的症状。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以小细胞肺癌最高,其次为鳞癌和腺癌,故此放射线的剂量以小细胞癌最小,腺癌最大。常用的放射线有60钴γ线、电子束β线以及中子加速器等。在放疗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和防止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以及放射性食管炎等放疗反应。全身状况极差,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为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根据治疗的目的,肺癌的放射治疗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及近距离放疗等。根治性放疗适用于病灶局限,因解剖原因不便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病人。在此种情况下,若辅以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姑息性放疗目的在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延迟肿瘤的扩散、缓解症状,姑息性放射治疗适于晚期肺癌骨转移的疼痛、脑转移的瘫痪、脊髓压迫的截瘫、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咯血等。术后放射治疗用于肿瘤切除不彻底有残留或术后病理证实手术切缘阳性的病例。近距离放射治疗适用于:

①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阻塞产生段、叶、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的病人,在外照射的同时给予腔内近距离放疗。

②足量外照射后原发肿瘤仍有残留,肿瘤直径较小,腔内近距离放疗作为一种局部加大照射剂量的手段。

③支气管切缘阳性或术后支气管残端复发,加用腔内近距离放疗以减少外照射剂量。

(三)化学药物治疗

对肺癌有效的化疗药物有依托泊苷(VP-16,足叶乙苷)、顺铂(DDP)、替尼泊苷(VM-26)、环磷酰胺(CTX)、卡铂(CBP)、异环磷酰胺(IFO)、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去甲长春碱(NVB)、吉西他滨(GBM)、紫杉醇(TXL)、丝裂霉素(MMC)、洛莫司汀(CCNU,环己亚硝脲)、长春地辛(VDS,长春花碱酰胺)、氨甲蝶呤(MTX)、表阿霉素(EPI)等。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的化疗方案一般有效率在50%以上,目前标准的化疗方案包括VP-16+顺铂(EP),VP-16+卡铂(EC),环鳞酰胺+阿霉素+VP-16(CAE),和EC或EP与环鳞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CAV)交替,均为4~6个周期。应用含有铂类衍生物的方案结果可能优于其他方案,多主张应用互不交叉耐药的2~3种方案,以减少发生耐药的机会。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药物主要是铂类和近年来出现的新药,有效的化疗方案很多,但总的疗效不如小细胞肺癌,一般有效率在20%~40%。

1.目前国内对小细胞肺癌较有效的化疗方案(1)EP方案。VP-16100毫克/(m2·d),静脉滴注第一至第二天;DDP25毫克/(m2·d)静脉滴注第一至第三天。每3周为1个周期。

(2)EC方案。VP-16120毫克/(m2·d),静脉滴注,第一至第二天;CBP(卡铂)300毫克/m2或曲线下面积(AUC)为5,静脉滴注,第一日。每3周为1个周期。

(3)CAV方案。CTX100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注射;ADM40~5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注射;VCR2毫克,第一日静脉注射。每3周为1个周期。

(4)ACE方案。CTX1000毫克/m2,静脉注射,第一日;ADM45毫克/m2,静脉注射,第一日;VP-1680毫克/(m2·d),静脉滴注,第一至第三天。每3周为1个周期。

(5)CAVP-16方案。CTX100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注射;ADM45毫克/m2第一日静脉注射;VP-1650毫克/(m2·d)第一至第五天静脉注射。每3周为1个周期。

(6)NP方案。NVB长春瑞宾(去甲长春花碱)25~30毫克/(m2·d)第一、第八天静脉注射;DDP40毫克/(m2·d)第一至第三天静脉注射。每3周为1个周期。

2.非小细胞癌化疗方案(1)CAP方案。CTX40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注射;ADM4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注射;DDP4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

(2)MVP方案。MMC(丝裂霉素)6~8毫克/m2,第一日静脉注射;VDS3毫克/(m2·d)第一、第八天静脉注射;DDP50毫克/(m2·d)第三、第四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

(3)EP方案。VP-16120毫克/(m2·d)第一、第三、第五天静脉滴注;DDP6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

(4)NP方案。NVB25毫克/(m2·d)第一、第八、第十五天静脉注射;DDP60~80毫克/(m2·d)第一日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

(5)TP方案。TXL(紫杉醇)135毫克/m2第一日静脉滴注;DDP60毫克/(m2·d)第三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

(6)ICE方案。IFO1.2克/(m2·d)第一至第三天静脉注射;CBP300毫克/m2第一日静脉滴注;VP-1680毫克/(m2·d)第一至第三天静脉注射。每4周为1个周期。

(7)GC方案。吉西他滨(gemcitabine)1000毫克/m2第一、第八、第十五天静脉滴注;DDP100毫克/m2第二天静脉滴注。每4周为1个周期。

(四)肺癌的介入性治疗: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了多种局部介入治疗的方法来缓解病人的症状、控制癌肿病灶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支气管动脉和(或)肋间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经纤维支气管镜用电刀切割瘤体,激光烧灼及血卟啉染料激光治疗、YAG激光切除治疗、支气管腔内放疗等。

(五)分子靶向治疗: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新成果之一,有的靶向药物已经上市造福于病人。

目前研究的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中,较为深入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EGFR在许多肿瘤细胞中有表达或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40%~80%,常预示恶性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不良。目前EGFR抑制剂主要有两种小分子化合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商品名Iressa)和埃罗替尼(Eilotinib,商品名Tarceva)均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它们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阻断EGFR信号转导通路,切断了恶性肿瘤无序生长的重要环节,导致癌细胞凋亡并使肿瘤增殖、转移及血管新生停顿。国内注册临床试验159例病人,客观有效率为27%,国内外资料显示病人服药后的临床获益率在50%以上。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和西妥昔单抗(Cetucimab,简称C-225)是两个研究较多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是针对EGFR的IgGl单克隆抗体。分子靶向药物总体来看,初步显示出了令人振奋的抗癌效果,毒副作用比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化疗要轻微很多,但有大量基础和临床问题有待研究和回答。

(六)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免疫生物治疗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以及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目前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转移因子、左旋咪唑、肿瘤坏死因子(TNF)、菌落刺激因子(CSF)等在临床上已经有较广泛的应用。

(七)中医中药治疗:

在肺癌的治疗中,祖国医学里有许多单药、方剂,可与西药联用,起到协同治疗作用,能减少肺癌病人对化疗、放疗的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药治疗在巩固疗效、促进和恢复机体功能方面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八)基因治疗:

目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主要可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①引入自杀基因。自杀基因是一类编码药物酶的基因,其产物酶可将毒性反应小的药物前体转化为毒性大的,可产生抗肿瘤作用的代谢产物。临床试验中最广泛应用的基因是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

②替代缺陷的肿瘤抑制基因。临床试验中最常使用的替代缺陷的肿瘤抑制基因为p53基因。肺癌中这一基因常常突变,而且与恶性表型有关。

③灭活癌基因。除了抑癌基因突变外,癌基因激活也常发生在肺癌中,而且有助于恶变表型。因此,这些基因已成为基因治疗的另一靶目标。

预后:

肺癌的预后取决于能否早期发现、及早治疗,隐性肺癌早期手术切除有望痊愈。相对而言,鳞癌的预后较好,腺癌次之,小细胞未分化癌最差。随着近年来综合治疗方法的改进,小细胞未分化癌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

预防:

加强环境卫生和劳动保护,防止粉尘和有害气体吸入;防治肺部慢性病;大力宣传戒烟等,对预防肺癌都有积极意义。发动基层医务人员,组织肺癌防治网,对癌危人群如45岁以上的重度吸烟者(20支/天,30年吸烟史)、肺癌高发工矿工人、家族有癌史等为普查重点,做定期X射线和痰脱落细胞检查,以及开展肺癌咨询门诊,以期早期发现肺癌病人。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