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楹联上的智慧

 文冠厚朴 2018-07-12


  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徽州文化这根璀璨项链上的一颗明珠。楹联意深字少,有着比格言、警语、词诗更深邃的哲理,有的还可概括一个比小小说更丰富的故事情节。下面,就看看几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患寡患贫,告闾阎疾苦未平,莫向讼庭甘对簿;以养以教,课殿最拊循乏术,重新官阁愧峨冠。


  此为悬于歙县徽州府衙大堂后柱之联。上联意为,担忧人口减少,担忧百姓贫困,殷切地告诉里巷中的人们,疾苦情况没有改变,不要随意诉讼官府打官司。下联意为,给以休养生息,给以道德教化,定期考课中,最差的是抚慰百性缺乏成绩,还要重新兴建官衙楼阁,那真是愧对头上的乌纱帽。


  养德入神积善余庆,蕴真惬遇即事多欣。


  这是清人刘墉为一位徽商巨富撰写的楹联。目的是劝诫商人要多修养道德,积累善行,且须到入神的境界,才会获得富余的报酬和幸福;要蕴藏一颗真诚的心,办事才有惬意的境遇,心愿得到满足。他了解徽商贾儒结合的行事风格,书写此联,既有奉劝之意,也有褒扬之心。


  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此为休宁齐云山下状元吴锡龄家大门楹联。门对千棵竹,这是多么优稚恬静的居住环境;家藏万卷书,主人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富有。但是竹林有时被砍伐,每棵竹子长得也粗细长短不一,面对煞风景,难免有些遗憾;而家藏万卷诗书,世代子孙凭此读书做人,知书达理,这才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掺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此为昔日休宁县榆村邵万资堂(药店)店堂联。意思是卖药绝不能掺杂使假,虽然没有被人看见,但有意这样做,老天自然会知道。这是徽商最弥足珍贵的诚信精神。


  官须自做,天不可欺。


  此为旧时祁门县衙大堂联,民国四年(1915年)祁门县县知事赵灼熙撰题,李开强书。赵灼熙在任时兴利除弊,政声甚著。联意为:人在官场,要想得到晋升,应当靠自己忠实地履行官德官风,施行惠政,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国家社稷以民为本,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欺负老百姓就是欺负天地,伤天害理。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此联悬挂在歙县徽城镇斗山街许习承家厅堂立柱上。含义是:在心田之中须留存一点善良和余地,让子孙来耕耘种植;处理世事应让他人三分,主要表达了诚心宽厚的行为原则,为自己,也为子孙开辟宽广的生存之路,体现了徽州人家做人处世之风。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此为休宁某药店悬挂联。大凡做生意之人,都希望宾客盈门,生意兴隆。但是这位药店老板,却期盼人们少生病,少吃药,宁可店铺药架上蛛网蒙尘。人品商德之高尚,可见一斑。


【来源:《文摘报》;作者:朱世良、陈平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