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南少林寺

 张巍帐篷剧 2018-07-12

内容简介

近代著名少林学者唐豪《少林拳术秘诀考证》(1941年上海国术协进会本)载:“真少林共七个,一个在登封(河南),一个在和林(今蒙古),一个在蓟州(河北),一个在长安(陕西),一个在太原(山西),一个在洛阳(河南),一个在泉州(福建)。拥有最多赞同者的还有莆田市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莆田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大师,赠送了“南少林寺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三百多年的寺院遗址。至今存在争议。
泉州南少林寺大门
元代时,嵩山少林寺主持褐裕还曾在和林、蓟州、长安、太原、洛阳分建五座少林寺,现均已不存。还有一座,就是位于泉州府城仁风门外、东岳山麓的泉州少林寺。[1]

南少林武术

南少林武术由五祖拳太祖拳白鹤拳、五梅花拳等拳种构成了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拳术系统;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明清以来,它传播到东南亚、台湾、香港、澳门和琉球等地,成为泉州南少林武术的支派。

历史沿革

也称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余脉东岳山下。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体,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清·蔡永蒹《西山杂志》云:“十三空之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寺僧千人,陇田百顷,树林茂郁,掩映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3]
果如是,则泉州少林寺应始建于唐·武德至贞观年间(618—649年)。
《西山杂志》辑录北宋《鲁东诗集》说:“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百顷田园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说:“镇国东禅寺在仁风门外东湖畔,……明·宣德十年重修,后废。僧人修其旧址十分之一。”可见现在的东禅寺只是古代的十分之一而已。今天还散处在这个寺周围人家的古代大石槽、古井和练武的一对石板凳,以及金刚池、刣狗池等(现已被建为东湖新村,楼房林立),东禅寺的范围则几乎包括现在的东禅自然村。如此推算,整个少林寺地占三岭,陇田百顷,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关于泉州南少林寺的范围:
据清·嘉庆间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许稷《闽中记》云:“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知唐代之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于东岳山“天坛”之旁。天坛遗址仍存,即位于现存“东岳行宫”前面20米处。天坛之旁,南少林寺遗址仍依稀可辨。
据明·李光缙《第一山青帝宫记》说,东岳宫“志不载其构于何代何年,但云建置修葺不一。”最重要是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尚书张汝锡建。天坛即在其前。少林寺建于唐,东岳宫建于南宋,可能其庙之地即为第一次少林寺僧“反王审知之附后梁”被毁后之隙地。(参见泉州《泉州人名录·李光缙》、《泉州寺庙·东岳宫》)
少林寺
明朝中期.安溪李森出钱购买了东岳山大片荒地作为义冢地,供泉州人免费埋葬。这些义冢地似乎也是少林寺南宋末“千僧抗元”被毁后的荒地。(参见《泉州人名录·李森》)
在东岳山脚的村庄内,原江夏侯周德兴“剪刀剪芙蓉”穴的坟墓稍东,旁通往福州的古大道,仍有一地名叫“山门”,位于天坛东侧约一里。这便是少林寺的山门。
过山门有一条山沟,流水潺潺,名叫“洗脚坑”,传说进少林寺须先在此洗脚,以示清净与虔诚。 今地名仍存,山形依旧。
沿山门而上,可见一片开阔地,是少林寺庞大建筑群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辟为“打靶场”。当年辟建靶场时,曾发现古井和古建筑群体墙基遗址。

三兴三废

唐:始建于龙朔,一废于天祐
最早出现泉州少林寺记载的文献,是唐·许稷《闽中记》,其云:“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元春之月,闽州之东有异物如大蟒,双角八脚而巨鳞闪光,盘栖清源少林寺之西岭峰顶。”可见在龙朔元年(661年)以前,泉州少林寺就已存在。(转引自清·蔡永蒹《西山杂志》,参见《泉州人名录·许稷、蔡永蒹》、《泉南著述·西山杂志》)
文献也有关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23—756年)泉州少林寺的记述。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南宋·泉州知州事程卓主修的嘉定《清源志》(《清源前志》)载:“开元、天宝,东石许十一簿公(许稷之叔)、郑子和、林光美泛舟游于洛阳江焉,遂登东岳山,眺望天空,洛阳江水溶洋,水天一色,乃宿于少林寺僧舍。”(参见《泉南著述·郡邑志乘·泉州府志》)
一般认为,泉州少林寺是曾救援唐王李世民的智空所建。智空,字道广,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其入闽,为闽武僧之始,传十二门徒,有力能擒虎、善挟千斤之鼎者,有能执千斤之弩、能舞百节链锤、飞行迅速者……
泉州少林寺第一次被毁,是在唐·天祐四年(907年)。《西山杂志·少林寺》云:“南唐·天祐四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参见《泉州人名录·王审知》)
《西山杂志》还引《鲁东诗集》、《紫云诗集》与《青阳诗社诗》之记述作证明。《紫云诗集》系宋·绍定壬辰(1232年)进士晋江人黄有孚所撰,“青阳诗社”系北宋·太平兴国癸末(983年)进土南安刘昌言及其弟刘昌龄所组织,《鲁东诗集》系南宋·开禧乙丑(1205年)进士晋江人施梦说所撰。(参见《泉州人名录·刘昌言》)
如施梦说《鲁东诗集》有诗曰:
“少林寺宇筑清源,十进山门万丈垣;
百亩田圆三岭地,千僧技击反王藩。”
“王藩”即指闽王王审知。
宋:二兴于太平兴国
清·嘉庆·蔡永蒹《西山杂志·少林寺》载:“(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诏修也。”此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二次兴起。
北宋·南安人刘昌言(参见《泉州人名录·刘昌言》)诗:
“智空技击法闽中,王氏附梁毁此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